[推荐]报友交流须知
发表于
报刊交流直通车
分类,标签:
03
02月
2007
1
曾家报刊收藏馆欢迎您!尊敬的各位报友:您们好!欢迎您来敝馆做客并就集报刊展开交流!敝馆博客正在建设中,同时欢迎您提供宝贵的意见!为了更好的交流与合作的愉快.您在选择报刊前,请仔细阅读以下的报刊交流友好提示.想必会对您的交流有所帮助.预祝各位报友交流愉快!收藏快乐! 报刊交流友好提示 敝馆报刊目前暂只限于转让。除标明品相的外,其它均为九至十品。个别报刊如有出现发黄的属自然正常现象.若个别报刊目或文章资料出现录入或打字失...
晚清时期报纸(1861~1912)· 综合性报纸 (四)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晚清时期报纸(1861~1912)·综合性报纸(四) 《政学报》(1902~?)《政学报》于清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1902年3月24日)创刊,月刊,册报。东亚译书会商务报馆总发行。该报每期约28页,铅印线装。主编张鸿,东亚译书会就是他与徐念慈、孙景贤、黄摩西等人所创办,都是常熟籍人士。创刊号上还刊出了乌目山僧(黄宗仰)所绘的孔子像和澄衷蒙学堂图,而乌目山僧也是常熟人。由此可见此报是以常熟文人为核心的同人报。张鸿在叙例中说:“吾国之危,一甚于甲午,再甚于庚子,士大夫之有识者,鲜不咨嗟太息于吾民之愚,而恫外交之无术……同人忧之,创设斯报,开通见闻,商榷是非,庶几为人上者得其说而思之,为人下者得其说而治之,是所愿也。”现存该报三期,停刊时间不详。第三期“同社著述”栏有《蔡钧咨...
晚清时期报纸(1861~1912)· 综合性报纸 (三)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晚清时期报纸(1861~1912)·综合性报纸(三) 《译书公会报》(1897~1898)《译书公会报》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1897年10月26日)创刊,册报。译书公会主办,总理为恽积勋(叔畲)、恽毓麟,协理为董康、赵元益等,都是阳湖(武进)人。总主笔为章炳麟(太炎)及杨模(范甫),总翻译为黄存嘉。该报声称以“开民智、广见闻”为目的,“以广译东西方重要书籍报章为之,辅以同人论说”。原定全年出版四十六册,还准备“变为日报以期迅捷”,日报的报名也已定为《中外捷报》。但只办了半年左右,就因经费支绌、只得求助于《时务报》汪康年。《译书公会报》现存第二十册、最后一期出版于光绪二十四年初五(1898年5月24日)。《译书公会报》所译文种有英、法、德、俄、日等,也有一些自撰...
晚清时期报纸(1861~1912)· 综合性报纸 (二)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晚清时期报纸(1861~1912)·综合性报纸(二) 《新报》连续出版了6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派邵友濂接任上海道台,当时中法战争在即,为避免出现意外的“舆论麻烦”,下令停办《新报》。《字林沪报》(1882~1899)《字林沪报》创办于清光绪八年四月初二(1882年5月18日),日刊。总主笔由《字林西报》总主笔巴尔福兼任,另聘戴谱生、蔡尔康为华人主笔。该报创办初期名为《沪报》,报名直书,逢星期日休刊。采用国产的毛边纸单面印刷,报纸篇幅较当时出版的《申报》略大。正文用四号字体,广告为五号字体;两页中的中缝较宽,便于折叠装订,同年8月更名为《字林沪报》,报名横排。该报版面编排清秀,十分注重国际新闻报道。创刊时适逢中法战争爆发,由于该报有《字林西报》作后盾,消息来源广泛、迅速,经翻译处理后,稿件观点鲜明,...
晚清时期报纸(1861~1912)· 综合性报纸 (一)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晚清时期报纸(1861~1912)·综合性报纸(一) 第一节综合性报纸《上海新报》(1861~1872)《上海新报》(TheChineseShippingList&Advertiser)创刊于清咸丰十一年十月十七日(1861年11月19日),由北华捷报馆创办,字林洋行发行,是上海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张中文报纸。历任主编先后为美国传教士詹美生、华美德、英国牧师傅兰雅和最后一任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这是一家商业性报纸,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的目的,“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它将各种商业信息的传播放在首位。该报除转载租界工部局的公告和会审公廨判决书外...
民国时期的上海报刊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民国时期的上海报刊 形形色色的报刊 19世纪以前,中国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报纸,唯一合法的所谓报纸是渊源久远、历代相承的邸报,或曰京报,主要刊登皇帝诏书、皇室动态、官员任免升黜等事项,阅读对象主要限于统治阶级中上层。所以,邸报称不上大众传播媒介。鸦片战争以前,传教士马礼逊等在澳门、广州等地编辑、出版中外文报刊,近代意义上的报纸开始在中国出现。五口通商以后,上海开始有报纸,随后迅速发展,品种和发行量均居全国之首。晚清上海报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发轫期(1850-1872)。1850...
吉祥喜庆的《喜报》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吉祥喜庆的《喜报》 收藏拍卖导报2006年5月18日报道: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有情趣高雅者编印吉祥喜庆的《喜报》留作爱情的永恒见证,同时分赠亲友收藏纪念。绚丽多姿、风格各异的《喜报》也成为收藏家们珍藏的新品。2002年11月30日创刊并终刊的鲍一飞、周茜结婚《喜报》,展示了他们夫妇“终生相守”的坚定信念。在《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标题下,刊登了他们相识、相爱并结成连理的趣闻逸事及证婚词,二版至四版刊登了亲友的贺词和新郎新娘从小到大的玉照倩影,还有一首曲调优美的《贺婚》歌曲,二版全是友...
报纸收藏点滴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报纸收藏点滴 第一期鉴宝活动如期进行,得到了许多收藏爱好者的欢迎和响应。本次送“宝贝”来咨询鉴定的几位藏家虽然都有收藏的意识,但由于不熟悉收藏的方法,致使一些藏品未能保持较好的品相,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譬如一位中年女士收藏的荣誉证书,因折叠过多,出现裂缝。还有一枚宁夏纪念币,也因品相磨损严重,价位受到了影响。鉴定过程中,大家问及关于报纸收藏的有关情况,本人在此略作介绍。 面对数量众多的报纸,新入门的收藏者往往感到无从入手...
报业创新: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应该做的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报业创新: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应该做的 正在做的:新一轮创新开始 中国报业的迅速发展是以创新为基础的,过去十年中报业最大的创新,是都市报的出现,而新一轮创新刚刚开始。新一轮创新不是主动、自觉自愿的,而是在各种新媒体的挤压下,报业不得不创新。刚刚过去的3月,出现了几个新生事物。一是中国首次出现了有声报纸。这是在中国报业市场并不发达的地方,一个并不知名的报纸《合肥晚报》创办的。在网站上点击有声报纸,可以获得每篇新闻的声音朗读,可以选择男声或女声,还可以选择普通话或者广东话。声音是数码合成的,听不出抑扬顿挫,但已是很大的进步了。第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数字化报纸。这大大方便了在网上对报纸的阅读,报纸的版面在原版上面,看上去不稀奇,但界面非常友好,不需要层层点击。在左上角可以选择所有版次阅读。鼠标移动到相应的标题,就会出现对应的全文。还可以阅读广告,《浙江日报》有理由向广告客户多收一些钱,因...
毛泽东与《光明日报》报头的由来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毛泽东与《光明日报》报头的由来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所有报纸坚持正常出版都不容易。形形色色的造反派,不断向报社找茬闹事。一张报纸印出来,尽管没有什么大问题,造反派也会“在鸡蛋里挑骨头”,把本属正常的事情加以歪曲,无限上纲,到报社闹事,力图迫使报纸停刊。报社内部的造反派往往火上浇油,使事态扩大,以便乘机夺权。例如,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急剧升温。有些造反派常对各报版面上刊出的有关毛泽东的新闻、诗文和图片的位置高低、所占篇幅的大小以及印刷是否清晰等等,横加挑剔,上纲...
中国稿酬史略摘要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中国稿酬史略摘要 中国古代何时开始有稿酬制度?史书尚未找到确切记载。中国有些成语,如“洛阳纸贵”、“一字千金”似乎说的都是文章的价值。“洛阳纸贵”说的是晋代作家左思的事。左思写成《三都赋》,时人竞相传写阅读,洛阳纸价因而暴涨。《晋书.文苑传》载:“左思欲赋三都,移家京师,诣著作郎张...
集报之中的富足
发表于
集报人物
分类,标签:
01
03月
2008
集报之中的富足 黄文明退休那年是1980年,才57岁,精神头儿还挺旺,加上平日做事积极,忙活惯了,一下子闲下来心里空落落的。他就对自己说:“学点儿什么吧。”于是他就学上法律,还订了7种法制报。7份报纸翻来覆去地读,读来读去他就集上了报。老人做事挺执著,上了瘾就一发不可收。他开始四处转着买各种创刊号,花几角钱买当时的,也花几元买过去的。开始一种报纸也买几十份,后来越买越多。4年前《济南时报》创刊,他一次买了1200份创刊号。说要留着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