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报友交流须知
发表于
报刊交流直通车
分类,标签:
03
02月
2007
1
曾家报刊收藏馆欢迎您!尊敬的各位报友:您们好!欢迎您来敝馆做客并就集报刊展开交流!敝馆博客正在建设中,同时欢迎您提供宝贵的意见!为了更好的交流与合作的愉快.您在选择报刊前,请仔细阅读以下的报刊交流友好提示.想必会对您的交流有所帮助.预祝各位报友交流愉快!收藏快乐! 报刊交流友好提示 敝馆报刊目前暂只限于转让。除标明品相的外,其它均为九至十品。个别报刊如有出现发黄的属自然正常现象.若个别报刊目或文章资料出现录入或打字失...
重庆第一张数字报诞生(图)
发表于
报刊出版信息
分类,标签:
27
03月
2007
2007年03月14日14:41:21 来源:华龙网 重庆市第一张数字报——《重庆日报》诞生 重庆市第一张数字报——《重庆日报》数字报诞生了!今天起,读者通过互联网直接登录http://cqrb.cqnews.net,便可原貌阅读《重庆日报》。 依托华龙网平台,《重庆日报》数字报自今年1月26日起成功试运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昨(13)日宣布其正式运行。 《重庆日报》是重庆市传媒的领头羊,为迎接传媒数字化改革,率先开通数字报,实现纸质媒体数字化。 《重庆日报》数字报具备5种功能:  ...
“大学生村官”创办村报 母校师生出资力挺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27
03月
2007
转贴 作者: 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07-03-16 《垛子村报》是今年元旦创刊的,是一份通州区垛子村的村报,全村1226名村民人手一份。 作为报纸的创办人,陈浩去年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毕业,加入了北京第一批大学生村官队伍。 这份报纸是怎样问世的?记者昨天(15日)就此采访陈浩及其见证人。 1800多元创刊 陈浩23岁,四方脸,戴眼镜。记者昨天(15日)在垛子村村党支部办公室见到他。 他正在整理和搜集资料,准备今天返回母校中国政法大学,和人文学院的师生们商讨第二期...
《山西日报星期附刊》闻喜露面
发表于
报刊欣赏
分类,标签:
27
03月
2007
2007年03月19日09:10:57 来源:山西新闻网 近日,笔者在闻喜县发现了一份民国七年(1918年)十一月三日的《山西日报星期附刊》。时隔80余年,报纸字迹清晰,保存完整,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该报长64厘米、宽56厘米,为第十四号,单面铅印,文字竖排。报头用大号隶书竖排在头版右侧,报头左右分别印有“凡五十户以上村庄均一律赠阅”和“本馆开设山西省城桥头街路南”,下方印有“培养民德,开通民智,充裕民财,用民政治的纲要,便是本报的宗旨”及“每期印赠万张,分毫钱文不取,奉劝大众,其各留意细看。”设有《法令选要》《演说》《本省要闻》《国内要闻》《世界要闻...
台湾资深报人大马古城寻找世界第一份华文报遗迹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27
03月
2007
2007年03月16日08:5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作锦与基督堂内的米怜纪念碑合影。石碑文字说明,米怜奉伦敦布道会之命主持华巫学生就读的英华学校,及与马礼逊合作翻译第一本中文圣经。他们二人也是世界第一份华文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催生人和编者。 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创办的英华书院原貌,此图画于1834年。相信它也是世界第一份华文报与世界第一本华文圣经的诞生地,现代马来文学之父文西阿都拉也曾在此教英军士兵学马来文。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中国台湾资深报人张作锦3月14日抱着朝圣的心情,到马来西亚马六甲寻找世界第一份华文报的遗迹。 张作锦14日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