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概念和原理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收藏的概念和原理:一、收藏的概念 

(一)收、藏与收藏
  收、即收获、聚集之意。《墨子.七患》言:“一谷不收谓之馑”;《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言:“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藏,意为隐藏、储藏。《易.系辞下》载:“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墨子.天志下》有言:“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
收藏两字本身有两个涵义。一为收聚贮存,做动词用,为一种活动。如《墨子.备城门》中载:“灰、康、米比、杯、马矢,皆谨收藏之”。收藏的另一涵义指收藏之物,即收藏品。如《荀子.议兵》中有言:“故制号令欲严以威,庆赏罚欲必以信,处收臧欲周以固”。此处的臧同藏;收藏,指财物。
(二)收藏品
  收藏物现代统称为收藏品。旧时人们习惯称被收藏的物品为“古董”或“骨董”,均为古器物的意思。古时多把收藏品称为“古玩”或“文玩”,现代则称其为文物,泛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古董仅为其中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所讲的“收藏品”一词涵义就更为广泛了,除文物以外,还包括当代的邮票、火花、烟标、书报、门券等等,更能体现当代收藏的多层次、多品种的特征。
(三)收藏与集藏
  收藏界与有称收藏为集藏的。陈宝定先生对收藏与集藏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他认为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从字面上讲,“收藏”一般指从外面收来后藏起来,“集藏”一般指自己生产后藏起来。例如自己绘图刺绣、雕刻、摄影等作品创作后藏起来欣赏或展览,这种不是外面买来或交换来的称“集藏”。广义的收藏包括“集藏”。“集藏”的含义较窄,习惯上与收藏同义通用,但严格讲两者有区别。“收藏学”是一门学科,故不称“集藏学”。
 

收藏的概念和原理:二、收藏的起因   
 

综观人类自古至今的收藏活动,可分析出收藏大概产生于原始信仰和宗教、实用、审美、经济、归属、科学及其他原因。
在人类收藏活动的诸种起因中,每种起因都不是完全独立的,而往往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我们既不能过分突出其中每一个或几个原因,也不能忽视其他原因所起的作用。因为每一种起因在人类收藏活动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地区也不尽一致,只有以联系、发展的观点,全面、科学地分析某类收藏的起因,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一)原始信仰和宗教的原因
  巫术是利用虚构的“超自然的力量”来实现某种愿望的法术,是原始社会的信仰和后世天文、历算、宗教的起源。人类早期的收藏行为与巫术文化有很大关系。在图腾崇拜中,原始人相信每个民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它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民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如熊、狼、鹿、鹰等)。原始人对本民族的图腾物种常加以特殊爱护,有时也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原始人的绘画、纹身甚至所带佩饰,都与其图腾观念有关。在祖先崇拜初期,生者为表示对同族死者的关怀和追念,常在其墓中放置简单的工具、武器、食物等。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还无法控制自然的力量,幻想以祈祷、祭献或巫术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神灵,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宗教仪式。从史前社会的各种收藏遗迹及有关历史记载中,都能反映与原始信仰有关的收藏,如象征着具有繁殖能力的男女生殖器雕塑,各种祭器,图腾成员相同的日常用具及其信所、墓地的装饰等。甚至可以说,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图腾崇拜及巫术文化是原始社会收藏活动的直接动力。许多动物、植物和矿物标本或图象被做为崇拜的对象被收集和保存下来。
在多神教和一神教出现后,宗教活动的内容和仪式更加多样化,凡与该宗教活动有关的各种物品都成为收集和保存的对象。神像、佛像、教主的尸骨、遗物,以及与宗教活动有关的器皿、用具、艺术品、教徒奉献等,被神庙、寺院、修道院、教堂等广泛收藏。如古希腊的许多艺术收藏是通过宗教的途径形成的,即收集人们向神庙谢恩的奉献物。神庙还相当细致地把收集来的捐献物编入财产目录,并对它们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中世纪由于僧侣垄断了文化和教育,教会便行使起搜集古物、标本的职能,以至当时许多有名的寺院都成了藏品丰富的“博物院”。伊斯兰教、佛教也毫不例外地对文化财产的收藏和保存作出了很大贡献。因为很多宗教的教义中都明确要求教徒为神主做出奉献,以求来世的平安。穆斯林教徒在朝觐期间需贡献出他们制作的精致物品,其中不乏精美的艺术之作,这些贡献都被尊为神圣的遗物而收藏。
(二)实用的原因
  人类最初的收藏与贮存是分不开的。人类的采集、种植和狩猎、饲养活动成为早期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重要内容。在人类过了定居生活以后,储藏物品更成为其生存的保障。食物、工具、用品等因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而被人们广为收集。这些物品最大的特点即是具有实用性。从人类产生以至发展到今天,实用性的收藏一直不曾中断。从古代所使用的日用陶器,历代的藏书,至当代的集邮,其中除了人们的审美原因、经济原因外,实用的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生存成为第一需要时,实用性的收藏自然能体现其极为重要的价值。虽然历来的收藏学中都不太重视实用性的收藏,但当代许多的收藏都体现了实用性的特点。王安坚收藏的钟表每件都能运行自如,准确计时;外国人收藏的坦克、飞机、军服,除了可供自己使用外,还可以大量出租。广义地讲,每一件藏品都具有某种实用意义,包括人们所废弃的物品,其中仍包含着实用价值。可见实用的原因在收藏的起因中占有重要位置。
(三)审美的原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历史证明人们对大自然和对人类本身,都在不断进行创造,反映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人们善于把美贯穿到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各种史前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装饰品,如穿孔的贝壳,磨制的钻孔石珠等。各种原始信仰及宗教文化中也渗透着审美意识。在日常用品和工具上,也无不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由于审美的需求而收藏往往同其他几种收藏的起因混杂在一起,乃至艺术品的生产至专业化和商品化后,艺术品的收藏才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收藏的陶冶情操、赏心悦目的功能中也具有审美的意义。审美的原因与其他收藏的起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经济的原因
  为经济的原因而收藏在人类的收藏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私有财产和贸易活动出现以后,收藏成为经济积累、保值和增值的重要手段。随着货币特别是贵金属货币和手工业的发展,金钱、珍宝、精美手工艺品的收藏成为财富的代名词。现代社会更重视收藏的保值和增值作用,通货膨胀、社会动乱进一步促使了这一观念的增强。货币可以贬值,而珍贵的收藏品的价值却与日俱增。它的不可再生性和所浓缩的巨额价值,使不少人视收藏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因为这种投资常常能赚远远高于股票债券市场的丰厚收益。在集邮及收藏报刊杂志等大众收藏项目中,不少收藏者也抱着存物比存钱保值或等待日后发财的想法。收藏的经济性原因促发了不少消极性行为,如收藏品的造伪、偷盗和走私等,但我们不能由此而否认或忽视经济的原因在过去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收藏发展的有益影响。
(五)归属的原因
  归属的原因既可以表现为对群体忠诚的收藏,如保存亲戚朋友的纪念物品或代表本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器物、建筑及艺术品,也可表现为显示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收藏,后者也是旨在归属为某一类群体。在分层的社会里,财富和权力是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基础,人们往往为了附庸风雅或炫耀家族的显赫地位进行收藏。拥有珠宝玉器、金银首饰、奇花异草、珍禽怪兽以至古董抄本,不仅是富有的象征,而且也是身份、地位和修养的标志。派克德曾说:“那些处心积虑想要提高并炫耀其社会地位的人,都很喜欢收集一些手工艺的精制品,来做为家庭的装饰,……上等阶层的家庭展示着人工吹制的玻璃器皿,就是这种目的。……家庭里如果有一间够大又充实的图书室,就显示他有知识上的造诣与富裕的经济”。此话不无道理。
(六)科学的原因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索的过程,也是不断满足其好奇心的过程。在生产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增加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了解,由此而产生强大的求知欲。对缺乏可靠证据的论断的怀疑,对未曾料想到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的问题的探索,都是强列求知欲的表现。古代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惊奇。”为了解释惊奇,人类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探索。以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藏品收藏活动,一般说来具有较多的学术价值。为科学的原因而收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其他原因
  在收藏活动的起因中,可能还有一些其它原因,如变态心理中的恋物癖和怪癖性变态人格。恋物癖的特征是喜欢窃取异性贴身穿戴的服饰或头发,背着人抚玩,自得其乐。这是一种不良人格的特别表现形式。怪癖性变态人格表现为有异常顽固的嗜好,最严重和常见的有纵火狂和偷窃狂。这是在一种难以控制的变态心理、癖好的驱驶下实施的。这两种怪癖都能导致一定的收藏行为的产生,有时也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后果。
社会上有些人对收藏不理解,常以为有某种强烈收藏嗜好的人是神经有毛病或至少是不正常,其实这是人们对收藏行为的误解或是不理解。收藏者只要能自得其乐并不妨害他人或工作,对此可不顾及。正常的收藏嗜好与变态心理完全是两回事。变态心理包括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心理活动的“常态”与“变态”是相对而言的,其间无明确的界限及标准。在某一地区被认为是正常的行为,在另一地区可能被视为异常;同一行为出现在同一地区,由于时间的不同也可能发生评价上的差异。

收藏的概念和原理:三、收藏的特性  

        收藏,人类古老、悠久的文化活动,在收藏活动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和熟悉了它的特性和功能。
收藏具有群体性、差异性、民族性、融和性和传承性的特色。
(一)收藏的群体性
  收藏的群体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收藏要求,其看待收藏的价值标准也不同。收藏活动虽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但它从产生时起既具有社会化的特征。收藏在其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表现出群体性的特征。
在古代,收藏是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的专利,他们偏重于收藏各种珍奇异物和古玩,这些均是平民百姓所无法问及的。
时至当代,收藏者虽然遍及各种层次和年龄阶段,但仍然反映出群体性的特征:集邮者中青年、学生占了很大比重,且多受从众的社会心理影响;工人、教师者中,集报纸、火花、烟标、门券者较多,以增长知识和为个人兴理而收藏者为多;书法、绘画爱好者偏爱收藏各种书法、绘画作品,以利其观赏和鉴别之用。不同的收藏群体对收藏的价值取向也不同。如为附庸风雅而收藏者,以藏品的价值高或有名望为贵,以装点门面;从事研究者的收藏多是系统性地进行,并结合研究项目,苍蝇、跳蚤、蝴蝶等在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某些收藏群体有时也会出现门户之见。如收藏古玩的对火花、烟标不屑一顾,收藏名石者认为收藏奇石为低档次。当然,如果从藏品的经济价值来衡量,肯定还有价格高低之分。但如果从收藏的文化、历史价值来看,任何收藏品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二)收藏的差异性
  虽然在某些收藏活动中能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但有些收藏活动则不尽然。收藏的差异性反映收藏者不同的个性、爱好,也是体现个人社会价值的一种手段。他们通过收藏而淋漓尽至地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如“石迷”米万钟沉醉于弄石,钱化佛的“骆驼”收藏,牛得草的牛画、牛玉雕、牛木雕、牛泥塑等收藏,以及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罗汉像收藏,正是由于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其工作性质和经济能力的差异,使收藏,尤其是现代收藏,展示出纷繁的异彩。
(三)收藏的民族性和融和性
  收藏的民族性意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收藏嗜好。汉族以金石字画收藏最为普及,古日耳曼人对各种雕像充满偏爱,美国人对各种古物满怀敬意,英国人以收藏古瓶、旧车牌、啤酒杯垫等在收藏热中独领风骚。当然,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收藏传统,以此而保存了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收藏的民族性由各种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及其特性所决定。
收藏的融和性指不同的民族、群体虽然有不同的收藏特点,但相互不是完全排斥的,而是具有相互融和的发展趋势。如集邮从西方传入中国,从商人、学者群体而走向整个社会。在当代,收藏已遍及整个世界,收藏品也日益受到世界收藏市场的左右。一些原本为某一国家、民族所独有的收藏也逐渐走向世界而拥有更多的爱好者。同时收藏者的眼光也更为广阔。如算具收藏家陈宝定和筷箸收藏家蓝翔均注意收集相邻国家的算具和筷箸,以详细研究其藏品的发展、演变历史。收藏的融和性促进了各个国家、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同时也符合收藏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四)收藏的传承性
  民间收藏是民间艺术乃至全部文化得以传承、拓展和丰富的重要渊源。收藏者往往视藏品为其心血之结晶,极为珍爱,甚至有的还愿殉葬在幻想中的彼岸世界。收藏者一般在生前即安排死后对藏品的处理方法,或令子孙永保之,不得遗散;或出售、转让;或捐赠于社会。通过收藏品的传承,使现代人有幸能看到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以前的人类文明的结晶,使我们借此幻想古代人的生活情趣。
为了后代也能目睹古人和今人的各种实种,我们更应重视收藏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收藏的传承性已受到不少人的重视。美国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于1938年9月23日,为纪念在纽约召开的世界博览会,特挑选了一批能反映当时美国和世界发展面貌的代表性物品,如塑料、金属、植物种子、化妆品、书报、照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论文及罗斯福总统的演说新闻纪录影片等,封存在特制金属容器内埋入地下,以求长期保存,并注明发掘启封时间是公元6939年。1965年10月16日,该公司又坦下了2号容器,其发掘时间也是公元6939年。这些被埋葬的现代各种物品,在5000年后将成为珍贵的文物。历史就是通过收藏而被人们所认识的。
当然收藏的诸种特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每一种收藏都是多种特性并存的。

收藏的概念和原理:四、收藏的功能和作用   

(一)收藏是人类保存和发展文化的一种活动
  春华秋实,秋收冬藏,自古皆然。原始人的狩猎和采集,其中就包含着收藏。书籍、档案等各种文献资料的收藏,可使人从中了解历史,汲取知识;各种实物的收藏则组成一个立体的历史画廓,使人的思绪飘向远古时令人惊叹的人类劳作场面。我们现代所拥有的古迹和珍贵文物,我们所具有的各种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都离不开收藏这一人类古老的文化活动。
(二)收藏是文化式的休息、知识型的娱乐
  收藏同学习、工作乃至从事科研关系密切,但它更是一种业余娱乐消遣。古今中外许多文人骚客、雅士学者不仅收藏大有成就,而且还被当作轶闻佳话而广为流传。这种文化式的休息不但表现在赏玩自己珍藏的时候会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一天劳作的疲倦顿然消减,而且每当搜集到一件精妙之品或新品种时,一种欣然陶醉、自得其乐之情油然袭上心头,搜寻它时所付出的种种辛劳也会在悄然之中消散得无影无踪。收藏这种娱乐性的活动除了趣味性以外,还有着浓厚的知识性。各种收藏活动均可以增长博物知识,凡是有心的收藏者均能体会到这一点,故称收藏为知识型的娱乐并不过分。
(三)玩物明志,收藏成才
  玩物丧志意指沉迷于玩乐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精神。它最早出于《尚书.旅獒》,其中言道:“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历来都有一些人认为搞收藏的人难免玩物丧志,并举出很多实例大加引证。其实收藏作为一项劝,其有益还是有害并不决定于活动的本身,更主要地取决于参与者的价值定向和自控能力。如果收藏者有正确的价值定向并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不仅不会玩物丧志,反而会玩物长志,收藏成才。
古往今来的许多收藏者往往把藏品和他一生的追求紧密联系,使藏品对其产生一种激励和鞭策作用。上海著名书画家钱化佛对兽类中的骆驼最为佩服与崇仰,他的“百驼集藏”就意在鼓舞自己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以骆驼的品格和精神为榜样。除了藏品自身所具有的“明志”作用外,整个收藏活动往往还起着一种矫正人生态度、端正生活观念的奇效。有些收藏者为其藏室取斋名以志其所珍藏,藉以自慰自励。如晚近蒲作英的九琴十砚斋,黄宾虹的石芝室,吴湖帆的四欧堂,徐悲鸿的八十七神仙馆,均因收藏珍贵书画文物而得名。
当代许多收藏者都有自己的斋室名,如:郑逸梅的“纸帐铜瓶室”,陈玉堂先生的“百盂斋”,陈宝财的“梦蝶居”,沈钧儒的“与石居”,姜祚正的“醉石斋”,李祖佑和魏慧娟的“奇石斋”,钟文钟的“风云浪人藏墨阁”,许四海的“四海茶具馆”等等,无不反映了其在收藏上的志趣和追求。
 收藏不仅能够明志,还可以延续文明、增长学识,同时也是人们成才的“催化剂”。从人才学的角度看,收藏之路是自学之路,成才之路。因为要搞好收藏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收藏出人才已被许多活生生的事例所证实。当然,收藏成才同其它成才的途径一样,需要有坚韧不拨的精神,如能结合本职工作,则更容易出人才、出成果。
四)收藏的补偿和代偿作用
  如果仔细分析每个收藏者众事收藏活动的起因,我们不免惊讶地发现,收藏的补偿和代偿作用在收藏活动的诸多起因中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注意到收藏的补偿和代偿作用而从事收藏活动的人,多是发自内心、纯粹为满足自己的主观要求而收藏。
收藏的补偿性可起到对收藏者的性格差异进行修正或对心理缺陷进行填充的作用。每个人因为先天遗传或后天环境引起的作用,性格特征和心理结构都是不同的,因此都可能有弱点和缺陷,而人类潜藏于生命中的认同意识常常强迫自己去修正这种性格的差异,弥补心理的缺陷,以求得精神世界的平衡。
生性怯弱的人可以通过收藏象征强者力量的物品而补偿其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如一位性格脆弱、胆小怕事的人收藏了100多种玩具刀剑,他通过收藏刀剑而仿佛进入强者的角色,使自己在生活中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在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也通过收藏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如有“恋物癖”的人通过收藏特定物品而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还有一些因突发性事件所形成的“情结”需要解释,以安慰不安的心灵。一位蝴蝶标本收藏者的收藏起因就是一个突发性事件所形成的“情结”。他在郊外游玩时没有抓住一只美丽蝴蝶,因气愤而拾起一块石头将蝴蝶砸得血肉模糊,彩翼破碎,目睹美的毁灭,他惊呆了,始终觉得不安和内疚,为了稀释这个情节,他开始收集蝴蝶标本,收藏美,用虔诚来补偿旧时的鲁莽所造成的惶恐。
也有一些收藏者,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但却好收藏烟标、酒瓶,原因有一部分就是羡慕那些能尽享烟、酒嗜好的人,通过收藏来补偿这一憾事。
人们可以通过收藏相关的物品以弥补过去心灵上的创伤。美国一位名叫赫伯特的人以收藏坦克、装甲车而闻名于世。但在20多年前,他曾是一个集邮家。一个夜晚,他的全部珍贵邮票被人洗劫一空,他发誓要收藏别人偷不走、搬不动的东西。这样,坦克、装甲车成为填补他珍品被窃创伤的工具。
收藏的代偿性指用藏品来代替偿还自己意念中不可为的语言、行动,排解孤独感、压抑感或思念感,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收藏活动主要是一种自娱活动。因为一般人收藏是对某种物品有特殊的兴趣和爱好。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兴趣的人总比没有兴趣的人拥有双倍的快乐,因为他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收藏品把收藏者带回已逝的时光,引起一些难以忘怀的回忆或遐想,使人达到某种忘我的境界,以排遣心中的不快。
对闲暇时间充裕的老年人,收藏能使他们对生活更加眷恋。某些人从小便有各种志向或愿望,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便通过收藏行为来平衡自己的心态。如无法当地质学家,便以自己收藏、研究矿石标本为代偿。还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回忆通过收藏而保留。
收藏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很多。叶永烈在《业余新浪潮--收藏热》一书中总结收藏有六大好处,即给人以乐趣,给人以知识,培养毅力和事业心,养成条理化的工作习惯,训练社会交往能力,利国利民。
陈宝定着重阐述过收藏与健康的关系。他认为,收藏者在整理欣赏藏品时要全神贯注地集中精力,因而起到调节神经、裨益健康的作用,其原理类似我国的气功疗法。由于人的大脑主宰七情六欲,气功的入静,是对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抑制过程,可防止大脑的衰老,这样就自然有利于延年益寿了。
 医学专家们说:“对逐渐衰老的人,要保持健康的方法是让他们做有举的脑力活动。”在波兰等儿童结核病疗养院,发现有些爱集画片、糖纸和邮票的患者,较不收集的小患者能更快地痊愈出院,从而证明收藏活动能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其忘却病痛,激发自我的乐观情趣与疾病作斗争,缩短了疗程。为此,波兰医学家们已决定把收藏作为辅助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赞同和学习。 转贴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