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除燥与进补

发表于 文摘 分类,标签:

秋季除燥与进补

五谷为养  《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为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米、面、黏米、高粱米和豆类。

小米属热性,最补脾胃,早晨食用最好。大米属凉性,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各种豆类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谷物对人体最为滋养,因此每顿饭都要多吃主食。

五脏中的肺对应的是白色。要想达到润肺的功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面等。

五果为助  《黄帝内经》中的“五果”为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

秋天可多吃坚果类,如杏仁、核桃仁、松子仁等。此外,梨、葡萄等的果肉也有润泽之效。不过,梨性寒,肠胃不好的人应熟吃。

五畜为益  《黄帝内经》中的“五畜”为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牛、狗、猪、羊、鸡,即各种肉类。

成人食用一些肉类可以大补精血,发育尚不完全的孩子不适合摄入过多肉类,否则会促使其性腺过早发育。
对于肠胃较弱的老人来说,可以在吃肉的同时小酌一些淡酒,并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葱、姜、蒜等,以帮助消化、吸收。但秋季不宜大补特补,老人可以喝一些小牛肉炖萝卜汤滋养身体。

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中的“五菜”为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泛指各种蔬菜。

在秋季,多食蔬菜可以疏通气息、通便、滋润秋燥。   
《健康之友》 2009年9月10日 曲黎敏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