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榜眼、探花的来历
科考之初隋炀帝时,进士第一名便有了状元的名号,又称“魁甲”。早期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与今日考试报填个人资料类似。考试结束后,最高成绩者放在全部投状最前面,称为状头,也叫状元。
到宋代,因为公布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而二、三名分列左右,如同人体两只眼睛,所以称作榜眼。在宋代,榜眼是一甲二、三名的合称。直到南宋后期,榜眼才成为第二名的专名,第三名进士则改称为探花。
探花一词始自唐代。新科进士放榜后,由朝廷组织一场庆祝宴会,地点就在长安的曲江,名为“杏园宴”。时值三月,春花烂漫,宴会前在今科进士中选年少俊美者乘马采花,以助喜庆,称为“探花郎”,与科考名次无关。
直到南宋末,为了区分一甲的二三名,探花才渐渐地成了第三名的专称。
因此,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合称,形成于南宋。 《羊城晚报》2008年7月14日启君
-
« 上一篇:
“.中国”明年起升为顶级域名
-
家有蟑螂当心五种病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