绶 带 史 话
在我国,绶带最早出现在周代。《史记》中记载:“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汉代职官品级除了在衣服冠巾上有严格区别外,还有挂佩“组绶”制度。组绶多是用丝线编织成的饰物,“组”多用来系腰,是一条较狭窄的丝绦,而绶则是一条较宽并织有丙丁纹的丝绦。这种绶带和官印一样,都由朝廷统一发放。
古代习惯以绶带的色彩、长短、宽窄来区分等级,并有严格的规矩和统一的标志。官员外出时,必须将官印装在腰间的口袋,将绶带垂在腰旁,作为官阶的标志。《后汉书·舆服志》中载:帝王佩黄赤绶,绶有黄、赤、绀、缥四彩,淳黄圭,长一丈九尺九寸,用丝五百首编成,绶宽一尺二寸。太皇太后、皇太后佩绶与皇帝相同。诸王佩赤绶,绶有赤、黄、缥、绀四彩,淳赤圭,长二丈一尺,用丝三百首编成。长公主、皇帝贵人等,佩绶和诸王相同。诸国王公贵人,佩绿色绶,绶为绿、紫、绀三彩,淳绿圭,长二丈七尺,用丝一百八十首编成。公主、封君,佩紫绶,与公侯将军相同。
古代西方国家也有佩绶带的习惯。1688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第一个正式法庭,绶带是法官服必不可少的部分。1845年,又出现了用白色绶带将外套系在左肩的法官服,后来发展到在白色绶带上加配黑色杠条。在西方的传统中还把蓝色绶带同功勋卓越联系在一起,因为古人相信蓝色的天空是诸神的“住所”。在法国,蓝绶带曾经代表最高级的骑士勋位。总之,在西方国家,蓝绶带象征最高荣誉。 《中国档案报》2007年10月12日 展华
-
« 上一篇:
世界上最有趣的动物
-
流沙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