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的由来

发表于 文摘 分类,标签:

                              哭嫁的由来
 
  哭嫁是通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众多民族间的婚礼习俗,其基本形式是新娘在临嫁前以唱歌的方式抒发伤别、哀怨甚至是悲愤的情怀。

  对哭嫁风俗民间有多种解释。较为常见的解释:一是认为姑娘出嫁离开娘家时如果不哭,往后多灾多难日子苦;二是借“哭”与“福”谐音,认为“哭福,哭福,不哭不福”;三是新娘为表达对父母及亲人的留恋心情,因而才以泪洗面。

  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哭嫁起源的传说,人物情节大同小异。如流传于四川的故事称:很久以前,有个后娘送继女出嫁,故意弄得像出丧一样。众人来贺喜时都笑着说吉利话,她偏偏拿腔捏调地哭唱:“女儿啊;你红鞋去,白鞋来,出去再莫到我家来……”出嫁女反唇相讥,也拉着后娘哭唱:“娘啊,我小轿去,大轿来,麒麟送子抱儿来……”过些日子,后娘送自己亲生的女儿出嫁,三箱四柜,全套嫁妆,还喜笑颜开地说了许多吉祥祝福的话。没想到继女嫁人后,夫妻恩爱,一年后就生了胖儿子,家道兴旺;自己的女儿嫁人后,婆媳吵嘴,夫妻打架,最后被当成“扫帚星”挨众人骂,气得又羞又愧上吊死了。两相比较,大家都认为女儿出嫁时还是哭比笑好,于是就形成了哭嫁的风俗。《中国人口报》2007年11月29日

1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