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一泻千里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泻,水急速往下流。本指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后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当相对高度越高时,水落到低处转化的动能越多,动能越多,则速度越大。所以“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的解释突出了江水的流速大。
沉李浮瓜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三国·魏·曹丕《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指暑天把瓜、李等放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也指暑天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的瓜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不说“沉瓜浮李”呢?因为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规律。大家知道,一般瓜类如冬瓜、南瓜等内部都有空心部分,正因如此,其重比同体积的水要轻,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瓜类均要上浮。而李子、桃子等果实内均有核仁,因此把它们放入水中时,会下沉于水底。因此古人说:“瓜浮李沉”而不说“瓜沉李浮”。
随波逐流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随波浪而起伏,随流水而漂荡,比喻跟着别人行动。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波是由振动产生的,波传播的是能量和振动形式。水不流动时,那么漂浮在水面的漂浮物会随着波浪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如果水是流动的,则漂浮物除振动外,还随着水一起水平流动。即漂浮物既作上下振动,又作水平移动。随波逐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这种运动情况。
扬汤止沸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汤:开水。反复从锅中舀起开水又倒回去,试图制止水的沸腾。比喻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是需要吸热的,由此而降低了温度,可以暂时缓解水的沸腾。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抱雪向火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向火:指烤火。抱着雪烤火,当然不会暖和。比喻所做的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即使费力也不会有好结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向火的目的是人体取暖,即吸收热量。而抱着雪向火,雪不仅会从火源处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这样人体不仅不能吸收热量,反而要释放出热量。事以愿违,南辕北辙。
镜花水月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镜中花朵,水中月亮。①比喻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景象。②也比喻诗文中空灵的意境。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和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
一叶障目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比喻目光短浅,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射到树叶上发生反射,不能射到人的眼睛里去,因此,人眼不能看到远处的物体。 《少年科普报》2007年11月27日 朱道荣
-
« 上一篇:
“进士”溯源
-
“荒漠之子”的觅水妙法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