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创刊记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南方周末》创刊记
参与《南方周末》的筹办是从1983年11月上旬开始的。一天上午,《南方日报》副总编辑刘陶来我家里通知我,社委会决定创办一份独立发行的星期六刊,由我任筹备小组组长,组员有陈兆川、陈秋舫,由于考虑人力和稿件的困难,早期先寄托在文艺部,由文艺部主任关振东任主编,我以文艺部副主任身份主持日常编务。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自然也领先一步,作协、剧协、文化馆等单位都纷纷创办了一些文化娱乐类的小报,这些小报大多数是针对读者的猎奇心理以通俗的题材真真假假的历史传闻拼凑、编造的社会特写,娱乐圈的花边新闻以及离奇古怪的知识给读者以一种新的读报感受。
可是好景不长,《人民日报》著名记者林里写的一篇《广州街头报摊的怪现象》在报上刊登后,立即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中纪委常务副书记王鹤寿亲自来广州处理小报问题,据说后来是在省新闻出版局长黄文俞的力争下一部分小报才得以通过整顿,保存下来。现在由南方日报社主办一份周刊,而且又要在街头的报摊上和各种小报一起出售,到底办成一个什么样的脸孔才合适,再说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反精神污染,办报的尺度就更难以把握。
我还知道,不久前老丁(指南方日报社社长丁希凌,全社同志都这样称呼他)提出将《南方日报》扩为8版,经经营部门做出论证认为,每年要赔一笔钱,社内多数同志反对,结果被否定了。现在他又要办星期六刊意图是什么?社委会是否支持?
所以我对刘陶说,要求老丁亲自和我谈谈我才能下决心是否能接受这项任务。当天下午老丁便在他的办公室和我谈话。
我问老丁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办星期六刊?
我向老丁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要让我来筹办?
老丁的3点评价把我内心说得热烘烘的,我对工作提出了两条要求:不要一揽子给我配人,要先定版后定人员名单;允许我先提我要的人。老丁表示同意后我便爽快地将任务接受下来。
经过14个日日夜夜的工作,第一期试刊拿出来了,报名是长长的:《南方日报》星期六刊,一版头条文章是省电视台台长关于反精神污染的访问记,版面是夜班部版面编辑梁维岳下夜班后帮忙设计的。试版出来后社内一片批评声浪,认为办成了一张“小南方日报”。
我带着试刊到珠影创作组向几位朋友征求意见,祈海批评报名过长,不利于销售,建议改为《南方周末》。后经老丁和张琮批准报名才正式确定下来,并由美术室郑先梅用鲁迅先生集字设计成现在的报头。
社内的批评舆论给我们5个人思想上很大的压力,这时张琮、关振东多次到办公室来,指导我们研究一个版的定位、小栏目的设置、主要文章的选题,并召开专家座谈会,帮助明确办报思想。我们办报方针用语“南方特色周末色彩”就是由著名散文家秦牧在会上提出来的;两位领导还请来小报“白云集锦”的主编李毅刚来给我们当参谋,又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拿出了第二期试版,这期试版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评报栏上一贴出来就得到了报社同仁热烈的喝彩声,都说《南方日报》出生了个漂亮的小姑娘。
《南方周末》的准生证拿到了,大家都感到很振奋,虽然许多朋友都劝我们不要仓促上阵,说《羊城晚报》复刊时,“花地”是积存几十个版的稿子才复刊的,但我们还是坚定地将创刊任务接下来,以免夜长梦多。
有了准生证,但在人员的调入上还是遇到了很大困难,社委会只同意从校对室抽调一个人给我们,由于校对室内领导干部的子女较多,社委会不指定具体人,交由校对室的领导决定。我得知张翼飞正在读夜大,是个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便向社委兼夜班部主任陈树生讲述我面临的困难,请他帮我说服校对室把张调来《南方周末》,后来几经周折把资料室酷爱美术的青年工人张向春要来,版面编辑余达也从外单位调了回来,创刊1个多月后这才凑够了8个人的编辑班子。
1984年2月11日,《南方周末》依时出生了。从筹办到创刊,还不到3个月时间。出版前一天老丁问我你估计在报摊上能卖多少,我的估计是1万份左右,老丁果断地说:“通知印报厂印7000份,第一期报纸就卖剩不好,要出现洛阳纸贵。”出报的当天,市内媒介都刊登了《南方周末》创刊的消息,下午张琮、关振东就领着我们这群人乘车巡视市内报摊,所印报纸不到一天全部售完,果然是洛阳纸贵。  转自 新浪传媒



                       《南方周末》1984年版面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