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县的报纸简介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上海市松江县的报纸简介

      民国4年(1915年)冬,《松江报》、《云间报》、《九峰报》等问世,接着有赵姓兄弟创办的《全松江》。次年春,或因经费入不敷出,或遭军阀政府勒令停刊。民国6年,《松江县报》刊行,只出10余期就停办。民国12年5月,杨了公等办过《夕报》。民国22年初,瞿指凉创办《茸报》,为4开日报,主编沈君默,发行量约500份,社址在县城长桥街,有自办印刷厂,因抗战爆发而中断。民国34年9月复刊,社址迁马路桥西大街,社长沈瘦狂,瞿指凉任董事长。沈作风不正,不久,瞿在《大光明报》发表声明,与《茸报》脱离关系。至松江解放停刊。

    《大光明报》创刊于民国25年。抗战胜利后复刊,发行人王布衣,社址在小塔前。抗战初为三日刊,民国37年后改为日报。发行量次于《茸报》。1949年4月改为晚刊,5月停刊。

       日伪时期,民国27年7月1日,伪县自治委员会文化部出版《新松江报》,为五日刊。次年1月,改三日刊。5月改二日刊。主编张破浪,社址在县城莫家弄底。

      抗战胜利后新出的小报,有《松江商报》、《青年日报》等6种。《青年日报》、《前锋报》分别创办于民国36年9月、10月。《力行日报》是国民党中统松江调统室的喉舌,民国37年6月出版。发行人陆正行,社址在莫家弄。以上各报,除《松江商报》外,发行量均在200份左右。

      解放后,《松江县报》于1956年4月1日创刊,是中共松江县委的机关报。社址在县城中南路58号(后迁至普照路23号)。先由县委宣传部长施永兴兼任总编辑,史岩、龚樾苏任副总编辑。1958年3月起,改由县委宣传部长戴根渠兼任总编辑,谭俊升任副总编辑。初创时为五日刊,同年5月16日起改三日刊。1959年1月1日起改称《松江日报》,4开版面,每期4~8版:一版为重要新闻、社论、专论;二版为农副业生产,并有松江各地、工作意见等专栏;三版有工业、商业、教育、卫生、文化和民兵等消息,以及小评论、朝阳等专栏;四版有科学知识、新闻集锦、时事讲话、读者来信等栏目。报纸图文并茂,有介绍生产经验的连环画,新闻照片和漫画;此外,每期常有《要紧话》,用简洁的文字,揭示有关问题,办得具有特色,颇受农村干部和社员的欢迎,中期发行量2000余份。1958年12月每期高达2.1万余份。共发行525期。1959年6月30日停办。该社还于1958年秋以松江人民出版社名义出版过一期《松江画报》。

      本县最早的杂志,是清宣统二年九月初一出版的《茸报》旬刊,主编李芑香,次年九月停办。

民国初,继《茸报》改为《政论报》旬刊后,《民报》旬刊和《松江周刊》先后出版。到民国4年均已停刊。次年5月,有《松江旬报》出版,其后又有《泖镜》6日刊、《宪报》月刊、《南声报》半月刊(在浦南出版)陆续问世,但不久即停刊。

    《问题周刊》(即《?周刊》,当地称耳朵报)是民国9年夏,由侯绍裘、赵祖康等人,利用学校暑期编辑出版的刊物,抨击时弊宣传社会革新、科学民主,文风辛辣,不久即停刊。

    《松江评论》创办于民国12年春,以“批评地方时事,唤起革命精神,介绍新的思想,提高民众常识”为宗旨,由侯绍裘、朱季恂主办,在本县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曾刊载过《列宁传略》。两年后停办,与此同时,钱江春、胡山源、赵祖康等在上海组织新文学团体弥洒社,出版过《弥洒月刊》6期,和《弥洒丛刊》多册。

      抗战前,还出版过《松江医药杂志》,民国11年由县医药卫生协会主办,共出3期。《松茸月刊》民国12年由耶稣教乐恩盖德会创办,现存28期。《新茸报》半月刊民国13年7月在柘林乡创办,现存4期。《工商报》半月刊民国13年8月创刊。《灿烂》7日刊,民国15年创刊,现存7期。         转贴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