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晚报社会新闻的报道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谈 晚 报 社 会 新 闻 的 报 道    

                                                             方亚平 
  

晚报社会新闻与日报社会新闻的区别

  社会新闻就是反映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伦理的事件、社会
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的
新闻。社会新闻主要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日常社会生活,具有广
泛的社会性、较强的人情味,因而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前几年,人们一说到社会新闻,就说这是晚报的事;随着我国
报业的迅猛发展,社会新闻虽然还是晚报的“重头戏”,但已
不是晚报的“专利”了。眼下,“社会新闻”已被各种新闻媒
体广泛运用。那么,日报与晚报在刊登这些新闻时有无侧重或
者说有无区别呢?笔者以为有。从日报与晚报的办报宗旨和服
务功能来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日报侧重于政治性、教育性、警策性,而晚报则侧
重于可读性、贴近性、实用性。当然不是说,晚报可以不讲政
治、不搞教育,而是寓教育于趣味之中,使读者在阅读这些社
会新闻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和道德方面的熏陶,以达到教育
之目的。
第二、日报侧重于报道好人好事,而晚报在报道好人好事
的同时,还不惜版面来批评坏人坏事。同样,我们不能说日报
不搞批评报道,晚报不搞表扬报道,只是在所占比例上有所不
同罢了。
第三、晚报社会新闻所涉及的范围大一些、内容多一些,
扬子晚报、钱江晚报等还把为群众服务类的新闻也归到社会新
闻之中,效果也很好。而日报的社会新闻所涉及的范围相对来
说小些,内容也少些。这是由于两者的读者对象不同所致。

晚报社会新闻的特点

晚报社会新闻与日报相比,侧重于可读性、贴近性、实用
性。这就是晚报社会新闻的特点。不过,笔者以为,在这“三
性”前面,再加上“强调”二字,它的特点就会更确切。
强调可读性。有位晚报的老总说:可读性的“读”就是读
者的读,可读性的“可”,就是可口、可亲、可爱、可乐,就
是读者喜欢,对他们的胃口。读者愈喜欢的报道,可读性愈强,
读者不喜欢的报道,就没有什么可读性。此话颇有道理。报纸
要有可读性,这是普遍的要求,也是起码的标准。作为晚报,
它就更强调可读性了。否则,你就没有“市场”。假如一张晚
报的社会新闻没有人读,或者很少有人读,那是编者的悲哀。
当然,我们所强调的可读性是高格调的可读性,不搞庸俗、猎
奇的那一套,更不能违反宣传纪律,去迎合低级趣味。这就是
说,一篇稿件不但要有可读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强调贴近性。几乎所有晚报都打出“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的口号。贴近的目的,不外乎是吸引读者来接受你这张报纸,
与读者贴得愈近,就愈易被接受。众所周知,新闻与读者的关
系愈密切,读者就愈爱看。
强调实用性。这里说的实用性,对读者来说,就是要具有
一定的参考或实用价值。你的报道,对我有用,我就多看;没
用,我就少看,甚至不看。许多读者都有这种心理。这就要求
我们晚报的社会新闻必须注意多搞点“实用性”强的社会新闻,
如政府开了一次房改会议,涉及的方面很多,但群众最关心的
是在房改中个人能得到什么好处?一平方米的价格多少?需花
多少钱才能买一套?报道这一类问题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因
为这些信息,对广大读者既有参考价值也有实用价值。再如,
某晚报曾刊登过一篇社会新闻,说的是孙子考上大学,其祖父
接到通知书后,过分激动,结果乐极生悲,不幸患脑溢血死亡。
这就告诫老人,凡事不可太兴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读者
来说,也可从中吸取教训,这个教训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晚报社会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晚报的社会新闻虽然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但如操作
不好,也会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笔者从几年来的工作
实践中体会到,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舆论导向,防止负面效应。
因为我们的报纸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又是联系党、政府
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所以必须坚持政治标准,把握舆论导向。
凡是违背党的方针、政策的社会新闻,或者有损于党和政府形
象的社会新闻一律不予报道。如群众上访,这当然是社会新闻,
但某地数百名农民开拖拉机到省城集体上访,反映农民负担过
重这样的稿件显然不能刊用。因为易产生负面效应。
2.抓热点,掌握度。
这里讲的热点,也就是广大读者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对
这类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消极回避,又不能盲目介入、乱
点鸳鸯谱,更不能单靠曝光来解决问题。当前部分企业不景气、
下岗职工较多的问题,如果报道分寸掌握不当,就有诱发事端
的可能。因此,处理这类报道时,首先是着眼于正面宣传,其
次是把握“火候”,切忌火上浇油。再如,一些社会生活中的
难题,让群众自行解决很困难,而政府出面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就帮群众呼吁,以促进问题尽快解决;如群众要求解决,
但政府一时又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暂不披露,或者待
政府有能力解决的时候再披露,效果会更好。这就是我们应掌
握的“度”。
3.报道要留有余地,宜粗不宜细。
报纸没有批评报道,没有热点追踪,新闻单位就没有威信。
报纸的批评报道,有些就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对批评报道如
稍有不慎,人家就会找上门来“问罪”,甚至把你送上法庭,
叫你当“被告”。这就迫使我们在采编这类稿件时要慎之又慎,
不得有半点马虎。文字表述也要留有余地。
4.追求高雅,力戒庸俗。
谈起社会新闻,往往有人把它与黄色新闻联系在一起。其
实那是曲解。那种以耸人听闻的事实把读者吸引到社会新闻中,
是一种低级趣味。社会新闻多是反映社会上的热点,读者又喜
欢看,所以我们在报道社会新闻时,既要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阅
读需要,也要使读者在阅读中受到一定的思想和道德方面教育。
因此,在具体操作时,千万不能一味地猎奇,更不能传播黄色、
污秽的东西招徕读者。
5.写作上切忌大而空。
晚报社会新闻有个特点,那就是短小精悍,不搞长篇大论。
稿件不要“穿靴戴帽”,文字要干净利落,简明生动。  转贴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