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报大王”儒商----曾凡忠 

发表于 集报人物 分类,标签:

                                “集报大王”儒商----曾凡忠 
18岁才买第一双鞋
要了解曾凡忠,必须从他的童年开始。
7岁那年,曾凡忠的父亲就去世了,剩下他的母亲和5个孩子。
本来家境尚可的曾家,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到曾凡忠5年级的时候,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不离开学校。直到半年后,在各方的资助下又重返学校。这一段经历,深深地烙在了自幼好学的曾凡忠心里。“失学以后,我有一个梦想,将来要帮助千千万万和我一样因家境贫寒而失学的孩子!”曾凡忠说。
“从小到大,我一直没有鞋穿,妈妈给兄妹5人一人做了一双布鞋,但是一直舍不得穿,只有在睡前洗完脚之后才穿着。”曾凡忠回忆道,“由于长年累月的劳动,我的脚长到45码,脚底下还有一层厚厚的茧,路边草丛中的刺都能被我踩弯,锋利的玻璃也割不破我的脚。”回忆起童年时,曾凡忠呵呵地笑了起来。
直到18岁,曾凡忠才穿到自己第一双鞋。那一年,他初中毕业,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县师范学校,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他还在田里干活,第二天一大早,一宿没睡着的曾凡忠又光着脚丫趟着露水,跑到县城参加师范学校面试。在县城,他买了一双三块钱的鞋。
童年虽然苦难,但曾凡忠却是开心而充实的。“很小的时候,我学会了超越痛苦,苦难和贫穷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经历,它让我明白要自强不息。”曾凡忠告诉记者。
用公司20%利润助学
中专毕业后的曾凡忠,做过教师、秘书、编辑、企业报的主编,2000年又来到东莞,先打工后创业,2001年,他办起了广告公司。
创业的初期,曾凡忠的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然而,凭着他的执着与坚韧,他的公司慢慢发展起来了,目前已经有了10多个员工。事业上刚有起色的曾凡忠,就开始以自己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他曾经的理想当中。
2003年12月,曾凡忠经过考察,决定以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为资助对象,成立了曾凡忠教育发展基金会,基金会章程规定由东莞维美广告设计公司(曾的公司)每年出资5000-10000元,一定比例用于资助特困生接受义务教育,一定比例用于教育科研发展和奖励对当地教育做出贡献的人。
事实上,受过他帮助的孩子远不止这些,三年来,曾凡忠的公司向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湖南等地贫困地区共捐款捐物100余万元(含募捐),接受曾凡忠直接资助而重返校园的孩子达32名。
很难想象的是,直到今年,曾的公司的利润才提高到几十万元。
“从今年开始,我们公司每年20%的利润用来资助失学儿童。”公司刚有起色,曾凡忠便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而他的4个弟弟妹妹,除了一个在他的公司做事外,其他三个都在东莞周边的工厂里打工,拿着六七百块的微薄工资。生活中的曾凡忠对自己也近乎于苛刻,他的同事刘洪兵告诉记者,曾凡忠虽然做了老板,还是坐公共汽车去见客户,赶时间的话就打一个摩的,平时节衣缩食的,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老是学习工作到深夜,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但他对待同事却很好,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在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啊!”刘洪兵对他充满敬佩。
但很多人不理解曾凡忠的做法,嘲笑他傻,脑子缺根筋。
对此,曾凡忠有自己的理解,“我只想从我自己做起,对那些失学的孩子我能帮助多少算多少,也许我的帮助能就此改变他们的命运,做到这一点,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于弟弟妹妹,我想他们会理解我的。我的钱应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立志要办希望小学
对于曾凡忠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得到他帮助的那些孩子的来信了,虽然他从未见过这些孩子。
“人生短暂,我要尽量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这也许是他对于嘲笑的最好回应。他告诉记者,他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了3个五年计划:30岁到35岁是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的主要任务是自己创业,打下自己事业的坚实基础,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失学儿童,他笑着说这个目标已经基本或提前实现了;35到40岁是第二个五年计划,他要将自己的事业扩大,使自己有能力办第一所希望小学,目前,他已经在考察第一所希望小学创办地;在40岁到45岁的时候,他将开始第三个5年计划,他希望能建立自己的报纸博物馆,能走上北大讲坛,然后再建一所希望小学。说到这时,曾凡忠笑着对记者说:“希望到那时候,中国已经没有贫困人口,不再需要我们这些人去办希望小学了。”
曾凡忠还告诉记者,在他下一个五年计划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成家。对于这个34岁的男人来说,也渴望被爱,渴望一个温暖的家。
荣获十大儒商称号
随着曾凡忠的事迹渐渐传开,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2004年,他被吸收为国际儒商学会的会员。今年,他又荣获了“2005年度中国十大儒商”称号。
虽然曾凡忠的努力获得了认同,但是这位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还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还有很多穷人,很多上不起学的孩子。
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单薄了。随后他向记者出示的一组数据表明了他的忧虑:据官方统计,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在9千万至1.5亿之间,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工商注册登记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也就是说99%的企业从未参加过捐赠活动。
“回报社会,是企业应该担负起的责任。我们都只是金钱的使用者而非金钱的占有者。”曾凡忠说:“我想通过我的事迹告诉人们,帮扶弱势群体并不是政府或是某个人某家企业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责任,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都能做到这样,那些大企业就更有能力有责任做得更好了。”
人物事迹
出身贫寒,只有中专学历的曾凡忠凭着自己的坚韧,自修了新闻学专科、本科和硕士全部课程,现在攻读MBA。来到东莞后不久自己创业,赚到第一桶金后积极回馈社会,创办了曾凡忠教育基金会,三年内资助了32名失学儿童,并为多个省的贫困地区捐赠钱物,今年获得“中国十大儒商”称号。曾凡忠还是青年作家、诗人、报纸收藏家,他收集的各类报刊达1万多份,比北京图书馆还多,被誉为“集报大王”。
人物简介
曾凡忠,瑶族,湖南永州人,1972年生。青年作家、诗人、报纸收藏家、国际儒商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曾凡忠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始人。2003年来到东莞,从普通打工仔做到了现在维美广告公司总经理。
旁人说他
他不愧为真正的儒商
2005年度中国10大儒商评选中,专家是这么评价他的:“作为一个有志青年,曾凡忠放下教鞭与文人架子、运用自己多年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下海经商,在不长的时间内创业开办了极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我价值。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曾凡忠在创业不长的时间里,能情系劳苦大众,关注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成立教育基金会,积极回报社会,先后资助贵州、广西、湖南等地贫困山区数十失学儿童与学校,累计捐款、捐物(含募捐)近百万元,其精神十分可贵,真正体现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个企业家的胸怀与抱负,不愧为真正的儒商。”                       转贴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