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汕头早期报业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历史悠久的汕头早期报业  

汕头报业,历史悠久.素来十分发达。汕头开始出现报纸,大约是在清朝末期。当时,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地方一些有识之士,深知要启发民众觉悟,非借助报纸不可。于是,由当时的知名人士曾杏村、吴子寿等人.在育善街首先开设了“岭东阅报所”,收集上海、香港等地的各家报纸供人阅览。接着,由梅县人杨季岳主持,开始创办《岭东日报》,这是汕头有史以来第一家地方报纸,开创了汕头“报界之滥觞”。
清光绪三十三年闻(1908年),曾杏村等人又创办《潮声旬报》,专用潮州话刊登新闻、常识、文艺等。该报风行一时,深受潮汕人欢迎。以后,又改为《双日画报》,社址在外马路存心善堂后座,采用石版印刷。编辑有吴子寿、郑唯一、许唯心、吴梦秋、林国英等,这些人都是当时汕头知名知识分子。他们在报纸刊登文章,直言社会,评论时弊.深受民众喜爱,因此发行近二干多份。至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光绪皇帝逝世。该报因刊登文章,说“光绪为西太后毒毙”,触怒清朝当局,社长兼总编辑曾杏村被捕入狱。由于曾杏村当时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当时的警厅厅长冯铁钧,对曾相当客气.专门一间房子供曾单人居住。可见当时舆论界人士在社会上的影响。后来,经各地舆论界群起援助,一年后,曾杏村终获释放。宣统元年(1909年),吴子寿继而创办《图画日报》,仍然用石版印行。由于该报善于冷嘲热讽,揭露腐败,故为一般贵官污吏视为眼中钉。同时,还有叶楚伦(此人系同盟会会员,后来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1909年创办的《新中华报》,这是份宣扬民族主义的报纸,但很快被当局勒令停刊,不久叶楚伦又重组《中华新报》,继续坚持反清立场。
宣统三年(1911年)谈报因刊载温生才行刺两广水师提督孚琦事件评论.又再次被查封。尽管当局不断加强对舆论界的打压,但在此以后,汕头仍办报者众,《观潮》、《民甦》、《潮声》、《鮀江》等报纸相继出版。《鮀江》专登风花雪月为花月报,主办人陈餐雪、陈宗鉴等,每周出一期,编订成册。以后有泰国华侨许超然回国,在顺昌街开设西药房,并用业余时间开办《鮀江潮小报》,只刊登几期后停刊。同时,还有古公愚、谢逸乔等人创办《大风报》,先后有主笔古公愚、叶菊生、张怀真等。还有丘星五创办《公言报》,陈茜民创办《晨报》,刘候武办《晨刊》,胥眠君办《晨钟报》,李仙乐办《新潮报》,杜宝珊办《潮商公报》及《双日小刊》,曾恒存办《双日画报》,许秋帆办《民权报》,陈义办《大东报》,吴子寿再办《大岭东报》等;到1923年(民国12年),有备案的报纸有《民报》,社长周辉甫,主笔为张怀真。还有《民声报》,创办人陈小豪,出三大张,及后停刊几个月,后来由潮安人谢伊唐继任社长,重新出版。《民声报》社址永安街25号,是汕头市最老的报馆之一。该报以消息灵通,稳健见长,并十分注重商业信息,发行几千份,内容与《汕报》大体相同,副刊为“博闻录”,材料丰富,受各界人士喜爱,副刊主编为杨世泽(一名秋风),每日出二大张,每星期一停刊,价格与《汕报》相同。还有《天声报》,主办者为詹天眼,1925年(民国14年)改为《早晚报》,1926年又改为《晚报》。还有《时报》,《时报》社长黄云,社址在镇平路88号,该报每天出二大张,内容除中外要闻之外,还有专电,市闻等,副刊为“时钟”,该创办时间为1926年(民国15 年)1月22日,该报内容充实,发行数量颇多。还有《美术画刊》、《花报》等。《花报》的主办者为诸国琛。继《花报》以后,又有《南华评论》、《大声报》等。1925年前后,在当时汕头市府备案的有蔡纫秋主办的《星报》,洪春修主办的《岭东晚报》,及后又有蓝逸川创办的《平报》,江梦非的《商报》,陈良办的《汕头周报》,郭应清主办的《新潮报》,张凌云办的《新国民报》,马学人办的《小晚报》。1926年(民国15年),有《嘉属周刊》、《花声报》、《新民报》及《汕头新闻报》,主办人为陈峰岩。还有《岭东日报》等。这期间,还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市党部宣传部长李春涛、廖伯鸿等人创办的《岭东民国日报》。该报创办时,就在当时担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周恩来的指导下,大量刊登进步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革命道理,对推动潮汕的革命起了积极作用。《岭东民国日报》社址在中马路永平里5号,该报系国民党党报,社长黎祥材(东莞人),内容与其他各报大体相同,而侧重报道国民党党务消息。副刊有“民俗周刊”、“新园地”、“司法”等,发行约二三千份,报价与其它各报相同。
1927年(民国16年),汕头有《趣报》,主办人为钱热储;《汕头晚报》主办者曾逸民;《商业晚刊》主办者董伟襄。还有《学声报》及汕头头机器工会出版的《机声旬刊》等。
1928年(民国17年),有《韩江上游周报》、 《中南之华报》、《光明小报》等。朱作舟主办的《平民琐报》,王振民创办的《汕头日报》,吴桂荣则创办《新晚报》和《镜报》等。还有张怀真于1928年(民国17年)十月十日创办的《汕报》。《汕报》地址万安一横三号,社长张怀真(梅县人),该报报道及时,敢于直言,读者众多,销售五千多份,“九•一八”事变以后,增加至七八千份,内容有社论、国闻、省闻、市闻,还有国际电讯等,副刊“微笑”、“司法”等,每日出三大张,逢星期日则出四开纸星期刊一张,每份每月定价大洋一元,零售每份半角。
1929年(民国18年)继续办的有蔡文玄创办的《南潮日报》,罗湘泉办的《鮀江春报》,郭见开生办韵‘《掞华报》,还有欧华祺主办的《国货周刊》,是一份商业性报纸,专门刊登国货消息和重要新闻。还有董伟寰创办的《韩江报》和《商民新闻报》,《韩江报》后来由张自民主办。同时有刘天白创办的《雷报》,周学良办的《午报》《汕头新报》;郭立基主办的《汕头日日晚报》等。《雷报》则“专以敢言称,排版新颖,销数千余份”,是汕头各家小报销售最多的一份,共出了十四期后停刊。
1930年(民国19年),有梁中武开办的《华侨新闻报》,1931年又有潮安人李一头创办的《风报》,及后有张凌云创办的《新岭东报》,郭立基再办《明报》。还有由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创办的《星华日报》。《星华日报》社址在韩堤路,该报社长是陈翔冰,该报印刷较为精美,记载社会新闻及南洋消息最详细,副刊为“流星”,颇受读者欢迎,报价每份大洋一元二角,每天出三大张,逢星期一出一大张,发行约四五千份。
到了1932年(民国21年),新办的报馆有如雨后春笋。当时大报有蔡削天的《侨声报》。《侨声报》社址在旧公园前左巷四号,创办于1932年(民国21年)10月间,丰办人蔡削天(潮安人),内容与其它各报相同,副刊有“海上”及“法律论坛”,每天出二大张。该报对社会新闻相当详细,标题制作尤为精警。销售量颇多,报价一元。有洪春修的《正报》,《正报》社址在新马路25号,该报创办于1932年(民国21年),社长开始是洪春修(澄海人),后来改为彭修一,副刊为“活地”、“语林”,材料甚为丰富,发行二三千份,报价与其它相同。还有詹天民主办的《商业时报》,许声荣主办的《新中国报》等。小报则有陈梦渭办的《文化报》,周佩主办的《公道报》,王之楚办的《准报》,翁心白主办的《扫报》,柯幼芳办的《汕头画报》,还有梁韩藻办的《爱克司报》,陈锐霖办的《道南报》,陈卓尔的《醒报》,曾逸民的《快报》,还有《真报》与《风报》等。
1933年(民国22年),有陈嘉修办的《国开报》,汕头市府办的《市民日报》,自治会出版的《民治报》,管滇创办的《镜报》,后来由陈于生主办,还有钟道明办的《民报》,张公理办的《微报》。《微报》后来由谢雪影接办几个月,再交由林松枝主办。还有蔡玉山丰办的《诚报》,开始是小报,后来改为一大张晚刊。1934年(民国23年)双玉办的《衡报》,“文字颇敢言,销路不恶”,该报开始在潮安,后来移到汕头,至1935年6月,由于缺乏经费而停办。到1935年9月,又有徐傲骨办《华南晚报》,每晚出一大张。当时,汕头晚报仅此一家,而且内容丰富,读者很多。《华南晚报》社址住新马路9号,社长徐傲骨,副刊“夜来香”,专载小品文.此外还有“人世间”,专门描写社会事态,顿适合一般读者。每晚出一大张,零售八仙,月价六毫。
1936年(民国25年)元旦,又有杨洲主办《小日报》,地址在打石街,每日出一小张。还有林松枝办的《晨钟报》,也属小报,每周星期一、四出版。还有何家焯、黄云等人复办《汕头时报》,地址在镇平路,每天报出二大张。
由于当时各报竞争激烈,许多则因为经费不足。严重亏本而先后停刊,至1936年前后,汕头所存报纸,日报有《汕报》、《民声报》、《岭东民国日报》、《星华日报》、《侨声报》、《正报》•、《时报》、《小日报》等,晚报则仅有《华南晚报》二家。小报则有《民报》、《晨钟报》两家。
   作者      彭楚斌                         转贴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