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报话“报头”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中国的报刊多达数千种,每一种报刊都有自己精心设计的刊头。如果说字是人的“脸面”,那么报头书法则堪称是报刊的脸面。厦门有这么一位老前辈,几十年来订阅过数百份报刊,平均每年约订报二十份。他收藏的报头,让人如窥中华艺术瑰宝,也让传媒人对这位曾当过记者的老前辈肃然起敬。
    收藏报头练书法
    在郭坤聪家,记者看到很多角落都堆着厚厚的一叠报纸,他说最多的时候一年曾订三十份报纸,除了本地必订的《厦门日报》外,他还订有外地的报纸,如《杂文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齐鲁晚报》、《西安日报》、《南方日报》、《北京晨报》等。
    记者纳闷,每天一二十份的报纸,如果每份都从头翻到尾,那要翻多久?郭老订那么多报又是为何?
    “一是喜欢读报,二是当作业余娱乐,三是可以从报纸上剪下很多资料,四是喜欢不同报纸上的报头。”面对记者的疑问,郭老细说缘由。他说,其实有时候一份报纸只看其中的某篇文章,但每每有看到新的报头,他都会细心揣摩。1969年,他还用毛笔把各报头临摹一遍,并装订成册,美其名曰《报头书法》。如今,他那已泛黄的《报头书法》已有点破旧了,但那些逼真的字体仍然记载着他曾经的爱好。
    纵观报(刊)头书法,不难发现,作为独特的艺术,报头有其特殊性:如行书、楷书、隶书题字较多,注重艺术性的同时不忘实用性,所以草书题字难得一见;此外,随着岁月的变迁,一些报(刊)题字时有新面孔,会有所变化。
    坐看报头更替
    报纸一般把报头置于头版上端偏左、偏右或居中的位置。通过报名字体,颜色、大小和底纹的变化来突出各家报纸的不同风格。对报头的变化郭老特别敏感。
    “如《厦门日报》和《海峡生活报》,近两个月都改头换面,借改版之机恢复了以前曾用的报头。”郭老说,改变报头,其实改变的不只是一种书法字体,而是蕴含着某种改革,某种文化,或与时代有密切关系。如《厦门日报》,从创刊到现在,几易报头,近期恢复使用舒同的题字,郭老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郭老指出,很多报纸都曾尝试改变报头,但绕了一圈往往还是恢复旧报头。“如《中国妇女报》,有一年向全国征集报头书法,一直在寻找‘妇女’两个字的最佳表现方式,但后来同样恢复旧报头。采用老一辈革命家的题字。”他还说,比较有个性的是《杂文报》,报头是用鲁讯的字拼凑的,饱含杂家风采。
    说起本报,郭老说“报有分工”,“海峡生活报历经几年发展,现在突出‘休闲’,总算定位准确”。他说,现在的海峡生活报,内容、定位、报头都比较贴切。  文图/王添福                     转贴  厦门网[海峡网]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