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名录(四)
《克复学报》
上海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杂志。1911年4月(宣统三年三月 )创刊。月刊。李瑞椿(季直)主编。线装书形式。每册三、四万字,价四角。社址上海爱而近路存厚里克复学报社。主要栏目有:学说、言论、外论、外稿、传记、世界大事记、国内大事记、克复堂丛刻、克复斋文选、谈乘、小说、诗词等。第二期曾刊有《革命党列传》等文章。
广东省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有1--3期。
《赤霞报》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浙江海门出版。
《志学报》
1905年间创刊,在上海出版。为教会所办,与英文抄报轮流出版。仅见于1905年5月 《大公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查表》。
《声铎公社质言》
陕西出版的革命报刊。1910年创刊。
《芜湖白话报》
晚清安徽出版的白话报刊。仅见于方汉奇《中国近代史》。
《花天日报》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创刊,在上海出版。每张售钱八文。社址四马路大新街口。内容主要记载妓女 界事。有引首、论著、看花日记、顾曲闲评、杂诗诸栏。1904年9月21日(光绪三十年八月十二日)专载“甲寅淞浜花榜 ”的一张,用红色纸印。每张六版,文字广告各半。
《花月报》
1904年(光绪三十年)创刊,在上海出版。由英商投资创办。1905年尚在出刊。仅见于1905年5月《大公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查表》。
《花世界》
“消闲”性的文艺小报。1903年12月25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七)在上海创刊。直到1910年仍在出版。版式与《繁华报》、《游戏报》等同。每份售价一分。社址在上海广西路宝安里。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妓女事,其次为戏剧界事、政治、社会消息也略有报道。新闻部分用苏州方言撰写。1909年特另时事、短评、言情、小说各栏。
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花图新报》
1880年5月(光绪六年)创刊。由美国北长老会教士范约翰(John Marshall Willoughby farnhan)创办。上海清心书馆印行。连史纸精印,图文并茂,与《小孩月报》堪称为“姐妹花”。第二卷起改史《画图新报》,改由上海中国圣教书会印行,1913年出版第34卷后停刊。1914年1月改名《新民报》继续出版,年期另起,并加注总年期。由中国圣教书会沪汉联会发行。后仍改由中国圣教书会发行。其栏目有;图画、论说、教会近事、说教、科学常识、新闻、要紧告白、外国字告白等。1921年12月出版第八年第十二期(即总42年第七十二期)后停刊。
《苏门答腊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纸。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在荷属印度尼西亚的棉兰出版。
《苏台》
光绪年间,苏州出版的小报。仅见于《民立报》1911年2月27日第四页。
《苏州白话报》(苏州)
1910年10月21日(光绪二十七年九月 初十)创刊。在苏州出版。周刊。包天笑创办。三十二开本,木刻线装。现存第1--9册。馆设苏州龙街砂皮巷口。作者都用笔名,主要有吴兴君、包山子(天笑)、广长子、长鸣子、天笑生、妙的女士等。该刊声称以“开通人家的智识”为宗旨。其主要栏目有:论说、新闻、演报等。包天笑翻译的《对清策》(日本添田寿一著)曾在这家刊物上连载。第七期起,该刊自称各处蒙学堂订购它作为课本。并连载用白话编写的清朝掌故《皇朝大事问答》。各个专栏的文字,全部通俗易懂。1902年仍在出版。终刊日期不详。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苏州白话报》(上海)
上海发行的纯吴语的小型报。1902年8月5日(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二)创刊。用本纸印刷。馆址在上海望平街文翰斋内。该报着重新闻,主要内容有紧要新闻、本馆论说、京外新闻、苏州新闻、上海新闻、小说等。
《苏州花》
光绪年间苏州出版的小报。仅见于《民立报》1911年2月27日第四页。
《苏州新闻》
1910年11月(宣统二年十月)创刊,在广州出版。孙来等主办。据《民立报》1910年11月24日新闻称:该报能揭露一些社会阴暗面。停刊时间不详。
《苏报》(上海)
清末上海出版的著名报纸。1896年6月26日(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十六日)创刊。日刊。每天出版两大张,用白报纸双面印刷,前后共六个版面,每版高宽均25公分,呈方形。创办人胡璋,实为其妻日本人驹悦主持。邹#报为日本军国主义组织黑龙会控制的工具,在上海日本总领事馆注册。邹#任主笔。馆址初在上海四马路外滩,1898年3月迁至棋盘街中市,直至停刊。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胡璋将该报卖给因教案落职的江西知县陈范,才脱离与日本的关系。1902年冬初,《苏报》开始宣传革命,逐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舆论工具。其栏目有论说(来稿、选论、译附件)、特别要闻、学界风潮、政事、时事要闻、世界要闻、舆论商榷、通信界、文苑丛录、专件、择要、余录界等。1903年5月27日(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初一),陈范改请章行亚(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等为撰稿人。其后数日即发表章太炎为邹容《革命军》撰写的序文及驳康有为鼓吹保皇立宪的文章,斗争锋芒直指满清政府。是年6月30日(闰五月初六),中外反革命勾结,制造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章太炎被捕入狱。7月1日(闰五月初七)邹容为自动投案。7月7日(闰五月十三日)《苏报》被封。邹容被判监禁二年,死于狱中;章被判监禁三年,期满后被孙中山派人接到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
《苏报》(苏州)
晚清在苏州出版的刊物。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苏杭公报》
1897年10月(光绪二十三年九月0创刊。上海苏杭公报馆发行。日刊。
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苏岛民报》
印尼华侨主办的中文报刊。1904年(光绪三十年)创刊,在棉兰出版。
《苏海汇报》
上海出版的日报。1897年3月12日(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初十)创刊。翁萃甫主编。1897年12月23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停刊。停刊后该报盘给《大公报》(上海出版的小报)。
《吾言报》
1898年在上海创刊。旬刊。由上海吾言报馆编印。
《两广官报》
1911年5月13日(宣统三年四月十五日)创刊。广州两广总督署印行出版。周刊。广州光复后停刊。主要栏目有谕旨、论说、宪政、奏章、文牍、禁令、报告、译述、记事、时评、谈丛、小说、选报、舆论等。上海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两湖官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刊。武昌两湖官报局出版。随《武昌日报》逐日附送,不另取资。每天一张。馆设武昌巡警南局68号官报局。现存1907--1908年出版的第1--8册。湖南省中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两湖通俗报》
1908年创刊,在武昌出版。杨涤湖主办。该报主要对象为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仅见于《东方杂志》1908年7月23号出版的第五卷第六号《各省报界汇志》。
《励学译编》
英文名:The Translatory Magazine。我国早期翻译刊物之一。1901年4月3日(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五日)创刊,在苏州出版。月刊。竹纸,由苏城李#芳斋刻印,每期六十四页左右,线装书形式。该杂志为汪郁年(味根)、戴昌照(冰溪)主编,汪郁年、顾培荃、杨学斌、周先振、李志仁等任翻译,由励学社出版。发行所在胥门内养育巷北北冠子桥北逸。内容实际上是《欧洲近世史》、《印度蚕食战史》、《化学初桄》、《普通地理学》、《迦因小传》等翻译稿的分期连载。励学译社的主持人除上述主编外,尚有熊思复(季廉)、孙润家(子涵)出版一年后停刊。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报海》
上海出版的文摘性报纸。1910年3月8日(宣统二年正日二十七日)创刊。每日两张,附画报一张。售大洋二分。事务所曾设上海法租界吉祥街十三号。发行所在上海小花园宝安里。该报自称:“撷采全国报纸之精华,灌输社会普通之知识。”主要栏目有社论、国闻、时评、文苑、小说、插图、谈丛、卫生、投函、沪谈、肖影、画报等。
《医学世界》
介绍西医的期刊。1908年7月创刊,在上海出版。中国自新医院主办发行。月刊。初创时每期出版一张,第五期起改为每月一册。1914年1月所出,称为五卷一期,以后并按此依次计算卷期。编辑兼校阅者汪惕予,撰述者丁福保、顾鸣盛。院设上海大马路2号。总发行所设上海英大马路泥城桥西产十二号医学世界社。其主要栏目有论述、学说、医案、医话、杂著、选录等。上海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医学报》(杭州)
杭州出版的期刊。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间创刊。1901年12月已停刊。
《医学报》(上海)
1904年4月创刊。上海中国医学公报社出版。旬刊。主办人蔡上香、丁甘仁。该刊自1909年5日起,分出书本、另张两种。书本每月出一册,每册包括三期。另张自1910年2月起改为半月刊,每期两张。主要栏目有:本社启事、会友题名、论说、医案、纠正、专件、杂俎、公牍等。
上海图书馆和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医学学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初创刊,在上海出版。由上海文明书局发售。
《医学新报》(日本·千叶)
1907年5月在日本千叶创刊。月刊。中国医药学社发行。
《医学新报》(上海)
1911年6月21日(宣统三年五月念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双月刊。每册八十页左右。售价一角二分。中国医学校友会出版。社址上海英租界爱文义路。该刊“以鼓吹学术,谋吾国医界之改革为宗旨。”主要有论说、学说、监床讲义、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诊断、药物学、组织学、生理学、分析化学、杂俎、小说、纪事等栏目。华东师大藏有1911年创刊号。创刊号上记载创刊日期为宣统三年五月二十日,现据当时《中外日报》廷期出版广告改正。
《医药学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初创时为双月刊,1909年2月(光绪元年正月)第十三期起,改为月刊。用五号铅字排印,每页纸张加大,字数增多。每期约160页左右,每本售价原为三角,后降为二角五分。编辑兼发行者:中国医药学会。印刷者:伊藤幸吉。发行所分设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会馆和上海文明书局、普及书局。广告宣称:“专记医学药学之新理及公众卫生之通论。”其发刊词谓:“本报之目的则在攻究医药之事,非徒以盲从塞责,必恃有最新之学说。”主要栏目有论文、学说、通俗讲话、杂录等。安徽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1907--1911年第1--3卷的部分原件。
《求我报》
1898年1月(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在上海创刊的儿童教育刊物。半月刊。上海印书公会出版。连史纸石印。 该报刊载分方名、正蒙二编,内容由浅入深,与初等小学教科书类似。上海图书馆藏有第1--12期。
《求是报》
英文名:International Review。维新派创办的综合性报刊。1897年9月30日(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五)创刊,在上海出版。旬刊。 陈季同(敬如)、陈寿彭(逸如)兄弟创办,陈衍(石遗)、曾仰东主编,他们均为福建侯官(现属福州市)人。铅印,每期约30页。上海格致书院印行。1898年3月间停刊。该报自叙“断自甲午,取各省紧要#案,各使馆档案,分类编纂。”主要内容分内编和外编,内编又分交涉不、时事、附录;外编分西报译编、西律新译、制造类编、格致新编等。多数译自法文著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第1--12册。查《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第605页作“双月刊”,误。
《时术丛谭》
商办刊物。1902年(光绪二十八)创刊,在上海出版。1905年已停刊。仅见于1905年5月《大公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查表》。
《时务日报》
维新派出版的日报。1898年5月5日(光绪十四年闰三月十五日)创刊。当时《时务报》经理汪康年以该报仅月出三期,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就着手创办《时务日报》《时务日报》打破《申报》类型的版式,增加材料,分栏编辑。用白报纸两面印刷,与《申报》展开竞争。每日出版两张,四开八版,售价五文。经理仍为汪康年。馆设上海项租界大马路集贤里。1898年6月《时务报》被令改归官办,汪康年拒绝交出,于8月17日将其改名为《昌言报》出版;《时务时报》亦于同日易名《中外日报》出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142页作“闺三月二十一日创刊”,误。原件第一号,印“闺三月十五日”字样,当以原件为准。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创刊号及部分原件。
《时务报》
清末维新派的主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创刊,1898年8月8日(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停刊。总理汪康年,总撰述梁启超,撰述人麦孟华、章炳麟、徐勤、欧榘甲等。翻译张坤德、郭家骥、吉城贞吉(日本人)。旬刊。每期二十余张,连史纸石印。社址在上海四马路。每册售价一角五分。该刊声称“以启发民智,开风气,助变法为宗旨。”主要内容有:论说、谕摺、京近外事、域 外报译等。域外报译占篇幅的二分之一强。《时务报》的开办经费为强学会余款1200元,黄遵宪捐款1000元,邹凌翰捐款500元。筹备工作,主要由黄遵宪负责进行,创刊不久,黄即应召去北京。梁启超从创刊到1897年10月应邀去湖南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司这一段时间,都担承主笔。《时务报》曾风行一时,不胫而,销数最多时达万余份。梁启超离开《时务报》后由汪康年一人主持报务。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夏,御史宋伯鲁提议将《时务报》改为官报。清廷诸大臣下诏书命 令康有为去办《时务报》。在康有为尚未离京时,汪康年就在这年8月17日将《时务报》改为《昌言报》,并聘梁芬为主笔。汪以《时务报》为私集资创办,拒绝将《时务报》交出。同年11月19日(十月初六),因戊戌政变发生,西太后下了禁报令,《昌言报》出至十期停刊。
《时兆月报》
基督教杂志中销数最高的期刊。1904年11月(光绪 三十)创刊,在上海出版。由基督教新教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主办。月刊。李富贵主编。撰稿者:海尼斯、夏泳华、尤学周、胡楚玉等。每期约三十五面。最高发行数达八万份。在全国各地设个书报推销员。发行处:上海宁国路515号。1949年停刊。其栏目有:世界新闻、时事释义、工商进化、农村问题、论坛、家庭乐园、健康与卫生等。
《时报》(天津)
天津最早的中文报纸。1886年11月6日(光是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创刊,在天津出版。由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创办。据称和洋行总理笳臣(英国人)曾投资合办,英国著名教士李提摩太曾任主笔。双面印刷,纸张精白。报头有日出图象,周围有“在明明德”四个小字。日刊,星期日无报。《时报》每日著论一篇,每七日刊图画一张。评论很多出自李提摩太手笔。李提摩太所著《时事新论》一书,即集报的评论而成。主要栏目有:谕旨恭录、译稿、京泽新闻、翻译新闻、外省新闻、各行告白、抄报全录等。新闻多由四字标题。1890--1891年间,出过《时报》的汇编性刊物《直报》。1891年6月停刊。查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作“1886年2月 (光绪十二年一月)创刊”,误。浙江省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时报》(厦门)
1903年间创刊,为日本人所开办,在厦门出版。仅见于《东方杂志》1904年10月4日出版的第一卷第八号《各省报界汇志》。
《时报》(上海)
出版时间较长的报纸。1904年6月12日(光绪三十年四月二十九日)创刊。在上海出版。为防止清政府阻挠,创刊时挂日商招牌,由日本人宗方小太郎出面担任名义上的发行人,实际负责人狄楚青,罗教高为总主笔,担任主编和编辑的还有罗普、冯挺之、陈景韩、雷奋、包天笑等。梁启超手拟发刊“缘起”和体例。发刊词标榜所言论“以公为主,不徇一党之私见”。每天两大张,售钱二十文。社址上海四马路辰宇(B)583号。取名《时报》,寓“君子而时中”,“道国齐民莫贵于是”之意。该报初期颇重视编辑业务的改革,创设“时评”一栏,短小隽永,为许多日报仿效。栏目除时评外,有论说、纪事、中央新闻、专件、要件、报界舆论、外论撷华、译丛、来稿、奏摺、商务、商情报告表、小说、辞林、口碑丛述、谈瀛零拾、介绍新著、插图等。插图有时刊登滑稽画和讽刺画。辛亥年正月开始,每日随报附送《滑稽时报》一大张,正面有滑稽谈,笑话两句、小说等内容,反面是广告。《时报》根据新闻内容的重要与否,采取不同字号、初刊时销行颇畅。1912年冬将全部报馆产业盘给黄伯惠后,《时报》开始着重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1927年夏首创刊我国套色印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增设实业、妇女、儿童、英文、图画、文艺等周刊。后期主笔为蔡行素。抗日战争时期,接受日占领军检查,继续在沪出版。1939年9月1日停刊。
《时报》(广东)
1910年间在广东出版的报刊。该刊曾参加1910年上海《时报》和《神州日报》发起的“全国报界俱进会”。
《时报号外》
1909年10月20日(宣统元年九月初七)创刊。该刊是1909是冬江苏省咨议局在南京开会以期间由旅宁新闻记者临时组办。同年10月23日第四号起改为《金陵捷报》独立发行,由王廷驷编辑,庄逢乐发行,至1909年12月3月第39期后刊。在南京出版。
《时报插图》
1904年(光绪三十年)创刊。在上海出版。所刊图画配合《时报》而作。栏目有;中外名人画像、各国风景地图、讽刺画等。
《时事丛谈》
1902年创刊,在上海出版。为商业性报纸。其内容侧重政治文艺方面。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及《大公报》1905年5月《报界最近调查表》作《时术丛谭》。
《时事报》
1907年12月5日(光绪 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一)创刊。在上海出版。1909年与《舆论日报》合并为《舆论时事报》。1911年5月17日(宣统三年四月十九日)停刊。同年5月18日(四月二十日)更名为《时事新报》。每日新闻二大张,图画一大张。社址上海新垃圾桥北首,发行所在四马路望平街。
其栏目有:电传宫门抄、上谕、论说、微言、专电、紧要时事、中央时事、各省时事、本埠时事、本埠商情、来件、杂事等。又一说,1907年12月9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五)创刊,待考。
《时事报馆画报》
1908年创刊,在上海出版。旬刊。详见《时事画报》(上海)条。
《时事画报》(广州)
近代著名的画报。1905年9月(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在广州创办。发起人高卓廷,编辑人潘达微、高敛文、何剑士、陈垣等。旬刊。每期洋装一册。每月报费三角五仙。社址在广州十八甫六十九号。内容分两部分,首先是图书纪事,其次是论事。论事又分谐部和庄部,谐部有杂文、谈丛、小说、讴歌、剧本、诗界等栏,庄部有论说、短评、旬日要事等。编排次序,先谐后庄。该报对清皇朝的专制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均予以尖锐的抨击和揭露,对革命党和起义等重大事件都及时反映,使清吏大为恼火。1906年4月14日(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南海县令诬该报刊《官场之美人局》一则与事实不符,判令罚款。约在1907年冬停刊。1908年秋,谢英伯潘达微等得林直勉的资助,重组《时事画报》,于1909年在香港复刊。编辑人尚有郑侣泉、何俭士等。只出了十余号又停刊。1911年广东光复后重新招股,改《平民画报》为《时事画报》。发起人有卢怡若、潘达微、黎梦、邓慕韩、龙济光、叶夏声、孙寿屏、陈廉伯、钟惺可、朱润之、覃鎏钦、谭民三、黎侣鹤、邓警亚。总理邓警亚,发行人李梦痕,编辑人鲁达、印刷人何楠。发行所广州第八甫门牌第8号。零售每册二角。
《时事画报》(北京)
1907年4月(光绪 三十三年三月 )创刊,在北京出版。
《时事画报》(上海)
原名《时事报馆画报》,1908年冬创刊。由上海时事报馆印行,并随报附送。有光纸石印,仿点石斋画报笔法和形式。主要栏目有:名人画像、各地新闻、并附刊小说、笔记。新闻如《禁烟善策》、《误疑偷芳贼为盗》等。1909年《时画报》与《舆论日报》合并为《舆论时事报》后,于1909年11月27日(宣统元年十月十五)起,出版新一号,期数另起,并标有“舆论时事图画新闻”字样。1910年起,改为每日随报附送一张,又改名为《环球社图画日报 》,期数又另起。此时主笔为周隐庵,用连史纸印刷,每张标有日期,并无连续的编期号,每月装订一册,另售价格为铜元三枚。主要栏目有:世界各地的风俗、物产、建筑、人种、名人、景物、军务、时事、本地时事、实业、国耻纪念、博物、小说画、时局画、滑稽画、寄托画画谜等。上海图书馆等处藏有原件。
《时事闻见录》
1910年1月创刊。在北京出版。旅京福宁学社印行。月刊。四川省图书馆藏有1910年第2期。
《时事新报》
旧中国出版时间较长的报纸之一。原名《时事报》,1907年12月5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一)创刊。在上海出版。1909年(宣统元年)该报与《舆论日报》合并为《舆论时事报》。1911年5月18日(宣统三年四月二十日)改名为《时事新报》。主持人汪仲阁。每日出版两张,售洋二分。该报改革版面,每月底将要摘印一册,凡预定报纸一月以上者均予奉赠。发行所上海山东路望平街,社址在新垃圾桥北首。主要栏译论、论说、海外通函、特别纪事、地方时事、本地时事、来件、专件、来函等。1911年6月25日(宣统三年五月二十九日)起,又增出星期画报,随报附送,不另取资。1912年后,《时事新报》先后成为进步党和研究系的机关报,与梁启超关系密切。1928年冬出售给张竹平、汪英宾等人,与《大陆报》、 《大晚报》和申时通讯社组成四社联合公司。1935年又转为孔祥熙财团的喉舌。抗日战争期间,曾迁重庆出版,号数续前,1945年9月27日上海版复刊。1947年3月1日起改出晚刊。1949年5月27日出第1478号后停刊。
《时事新报》(午报)
1911年10月17日(光绪三年八月 二十六)创刊。上海时事新报馆出版。该报是《时事新报》在辛亥革命初为加快消息报导而发刊的午报。上海图书馆藏有1911年10月17日第1号。
《时事新报月刊》
1911年6月(宣统三年五月)创刊,在上海出版。汪仲阁主持。月刊。每期五、六十张。每册售价八角。社址:上海山东路望平街一百六十号。该报声称:“研究政纲,征集政见,以引起政党之言论之端倪,揭露重要问题与海内外有志者共计论其究竟”。主要栏目有:谕旨、论说、征文发表、译论、紧要法令、紧要文牍、海外通函、专件、中国时事、外国时事等。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第一册。
《时事新报星期画报》
1911年6月25日(宣统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创刊,为《时事新报》星期增刊,五彩印刷,随报附送,不另取资。刊登本国及世界重要时事,并介绍各种知识。
《时闻报》
晚清创刊。天津出版的日报。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时敏报》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广州创刊。该报馆与时敏学堂、时敏书局是三位一体。主办人邓君寿、陈剑秋、谭少源。主笔孔希伯。发刊时,适在洪全福广州起义计划失败后数日,故记载革命党事极详。主要栏目有:上谕电传、论说、本省新闻、本省警务、中国要闻、外国要闻、专件、辕门钞、牌示、谐部(杂著、南音)。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因资金不足招股,该报为君主立宪派掌握,主笔改为曹驾欧、韩善圃等。1906年4月5 日(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二日)该报以所刊《新军饷项之调查》一稿违禁,主笔曾被经县看管。
《岷报》
1899年间创刊。原为《华报》改组而成。创办人杨共,总编陆伯州,在菲律宾马尼拉出版。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仍在发行。又一说,1890年创刊,等考。
《岷益报》
1900年间菲律宾华侨创办的保皇会报纸。在岷埠出版。前身为1899年创刊的《益友新报》,开办一年多以后,改组为《岷益报》。不久由于宪政会会员星散,无法支持而停刊。
《明义学报》
1906年在山西创刊。月刊。主办人刘懋尝等筹款一万元创办。该刊以“阐明学理,扬厉国徽”为宗旨。仿照欧美各杂志体裁,不分门类。
《明报》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上海出版。1911年12月29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十)该报载孙中山致中华民国学生军团两函。
《明星画报》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上海图书美术学院出版。见《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所附《四川省各图书馆藏中文旧期刊联合目录》。
《畅言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在上海创刊的期刊,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已停刊。
《忠言报》
1909年(宣统元年)创刊,在天津出版。社址:天津南马路草厂庵前。
《昌言报》(上海)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1898年8月17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一)创刊,同年11年19日(十月初六)创刊。上海昌言报馆刊行。旬刊。总理汪康年(穰卿),总董梁鼎芬。总翻译曾广铨。社址:英租界大马路泥城桥边。主要栏目有:译论、谕旨恭录、公牍、英文译编、外国时务、法文、译编、附编。该刊原名为《时务报》,因请廷发布《时务报》改官办的决定,汪康年不愿将所主持的《时务报》收归官办,于是将《时务报》改名《昌言报》出版。第一册即续《时务报》的第69册。
《昌言报》(杭州)
前身为1909年(宣统元年)创刊的《危言报》。1911年(宣统三年)改为《昌言报》,在杭州出版。主笔费蛰园。编辑范铭勋、邱培荪、每日附有画报一大张,又出增刊《闲闲报》一小张。社址在杭州三元坊。该报以“提倡工商业为宗旨”。内容记载工商,报道新闻为主,偶尔也批评政界。
《国风日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北京创办的报纸。1911年2月8日(宣统三年正月初十)创刊。日刊,每日出版一大张,售铜钱十二枚。景梅九主办,社长白逾恒,编辑田桐、仇亮等。发行所北京宣武门外南柳巷国风日报馆。该报宣称其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驰。”该报创刊不久,被控为革命党人的机关,后因证据不足了事。迨至袁世凯充任国各理大臣后,命其亲信外城警厂厂丞吴#荪将该报封禁。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第282页把辛亥年白逾桓在北京创办的报纸称“《国风报》”,疑即《国风日报》之误。
《国风报》
为君主立宪派的重要报刊。1910年2月20日(宣统二年正月十一)创刊,在上海出版。旬刊。编辑兼发行人何国桢。总撰稿人为梁启超。每期约五十余页,八万字,最高发行数达三千份。社址:福州路国风报馆。宣称“以忠告政府,指导国民,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为宗旨。”栏目有:论说、时评、著译、调查、记事、文苑、丛录、小说等。为推动清政府实现君主立宪进行宣传鼓动。大量载文论述改革官制、选拔人材、整理法政、改革币制、确定对外方针,并提出迅速召开国会,建立责任政府等主张。现存第一卷1--35期,第二卷1--17期,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国文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3月创刊,1911年(宣统三年)停刊。在山东济南出版。主办人侯枫震、秦介如、周炳如。旬刊。每期约三十余页,考贝纸印刷。每册售价二角。社址在山东济南后宰国文报馆。该刊宣称“以保存国粹,#益实学”为宗旨。内容以文艺为主,分议论、序跋、考古、公牍、书札、讲义诸门类。1906年3月(光绪三十二年二月)改名为《山东国文报》,期数另起。
《国民日日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1903年8月7日(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章士钊任主编。编辑者有陈由已(陈独秀)、张继、何梅士、谢晓石、苏曼殊、金天翮、柳亚子、高旭、刘师培等。日刊。社址设在上海英租界二马路中市街。该报是第一个用黄帝纪元年来纪年的革命派报纸。以宣传民主,恢复民权,反对专制为宗旨。曾积极声援《苏报》的斗争,对“苏报案”作了连续报道。栏目有:社说、讲坛、外论、中警闻、政海、学风、实业、短批评、世界要事、地方新闻、新书评荐 、南鸿北雁、世界之奇奇怪怪、个人行为、谈苑、文苑、小说、本埠十日记等栏,辟有《黑暗世界》副刊。该报出版引起清政府的注意。为逃避清政府压制,由卢和生出面向英国领事注册。两江总督魏光焘在报纸创刊不久后就下禁令。后因内部意见分歧,终于在1903年12月(光绪二十九年十月间)停刊。据上海图书馆藏书楼藏有该报第一百十七号(1903年12月3日),由此推定,停刊当在12月3日以后。1904年9月,上海东陆译印所印行《国民日日汇编》第1--4集。又一说,用外国人高茂尔的名义发行,待考。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86页作《国民日日新闻》,误。
《国民日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快报。1911年10月28日(宣统三年九月初七)创刊。
《国民公报》(北京)
君主立宪派的机关报。1910年8月24日(宣统二年七月二十日)创刊,在北京出版。社长文实权,名誉社长孙伯兰,编辑徐佛苏、黄舆之、吴赐岭、黄荫狐、黄佛午等。每日出两大张。用文言文撰写。社址在北京宣武门外后铁石。该报是在国会请愿 运动高潮中,由请愿代表团领衔代表孙洪伊等人同各省代表商定发动各省捐筹创办的,以促成实施宪政、速开国会为宗旨。其资本雄厚。多载政界消息,各地新闻。许多著名立宪派人物均在此报撰文发表。1919年遭军阀政府封禁。
《国民公报》(上海)
清末在上海出版的日报。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国民白话报》
1908年7月28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一)创刊,在上海出版。日出一张,售钱十文。范鸿仙(光启)主编。事务所在马立师马德里三弄。该报宣称以“预备立宪”为宗旨。栏目分:上谕、演说、新闻、小说、国民知识(伦理、卫生、历史、地理)、实业闲谈(农、工、商浅而易行之新技术);旧话、唱歌、女界新闻、政学、地方自治、插图、附件、文类等栏目。该报对象为大多数文化不高的读者。
《国民军事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快报。1911年10月28日(宣统三年九月初七)创刊。
《国民报》(日本·东京)
最早在日本出版的革命刊物之一种。1901月5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创刊,1901年8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停刊。日本东京出版。月刊。编辑兼发行人署名京塞尔,由秦力山、王宠惠、杨廷栋、戢翼#(元丞)、沈翔云(虬斋)、冯自由等主持,前后出版过四期。社址在东京小石川区白山御殿町百十番地。该刊以中文为主,间刊部分英文论说。主要栏目有:社说、时评、菊井、丛谈、纪事、外论、译编、西文论说、附录等。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1--4期。
《国民报》(广州)
又名《国民日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 1906年11月30日(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创刊,在广州出版。日刊。创办时主办人兼编辑人为卢谔生,撰述人为邓小彭、李孟哲、社址在十八甫新街。该报以“唤醒国民精神,而发起其爱民思想为主义”。被标榜为“宗旨坚定,言论切实,其谐部名‘亦有谓’,嬉笑怒骂,双管齐下”。主要内容分庄、谐两部,庄部有论著、朝谕、粤事、时评、中国新闻、外国新闻、辕报、牌示、专件。谐部有落花梦、小说丛、新趣语、伟人迹、#轩录、话剧录、话剧曲、瀛海谈、实业谈、拍板歌、珠江籁等栏目。创刊不久,卢谔生为避清名捕逃离广州。改由李少廷、崔秉民出资,冯百砺、易健三、邓子彭主编、编辑人为邓悲观,发行人为李伯抚。总发行所迁西关第七甫97号。改组后,其栏目有:论说、专电、公电、要电、粤事一、粤事二、中国新闻、外国新闻、时评等。附刊内容分落花影、拉杂谈、小谈丛、话剧曲、珠江籁等。民国成立后,该报仍在出版。李默《辛亥革命时期广东报刊录》(见《新闻研究资料》)一文中,作11月1日创刊,但据《东方杂志》1907年2月7日(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版的第十二期第413页所载消息报道,应为11月30日创刊。
《国民报》(出版地点不详)
1911年(宣统三年十月)创刊。为武昌起义后即出版的革命刊物。线装本。曾见过三期。该刊除刊载论著外,还刊有辛亥革命的文献、党人传记及太平天国的史料等。
《国民报》(重庆)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重庆出版。周文钦(家桢)、燕子才(翼)任总编辑,温少鹤任主笔。馆址原设旧重庆府署内,后迁校场口演武厅旧巴县#署内。
-
« 上一篇:
大专院校普报收藏目录
-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五)
:下一篇 »
发表于 2008-02-22 下午 08:18:27
求是报]停刊应该为光绪24年3月15日,最后一期第十三册为月刊(2月15~3月15);内容非常丰富,所翻译内容大多与当时中国相关,介绍了各种进步科技及西方法律等等~~~~另可贵此处一有:很多当朝重臣捐赠出资刊印此书,二很多名人署名加入求是报倡导的戒烟公约等等。
发表于 2008-02-22 下午 08:38:48
多谢友的留言和指导!
不知尊姓大名?!
非常欢迎友就集报展开交流和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