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三)

发表于 报刊资料库 分类,标签: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三)

《云南公报》

  晚清创刊。昆明出版的倾向革命的报刊。仅见于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云南政治公报》

   1911年2月11日(宣统三年一月十三日)创刊。 云南督军府法制局编辑的定期公报。该刊以登载命令、法规、规程和选录关于正式进行的文告,俾全省官绅士民都知所遵守为宗旨。该公报特点是:凡有通行合属命令规章文告等件,如各属尚末奉到公文而先阅见本报业经登载者,不必另候文札即可遵照实行。

《云南教育官报》

  1907年6月创刊,昆明云南省教育厅出版。月刊,共出版五十五期,于1911 年9月停刊。
清华大学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及四川省图书馆均藏有部分原件。

《支那小报》

   日本商人所办的晚清主小报。1902年7月间(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创刊, 在上海出版。用报纸印,每张售钱七文。馆设上海四马路。
   内容和体式,完全模仿当时的《戏报》和《华报》。首为“评林”,载诗或词;次为“奇新”,载论说;以下有“语林”,记新闻;“谐林”记诙谐及新奇的故事;“花林”,写妓院事;“文林”专刊诗词。该报“大改良”之后,以当时的报名,作为栏目名称,分别为“寓言”、“奇新”、“采风”、“笑林”、“游戏”、“世界繁华”、“春江花月”、以及“文林”等。

《支那革命丛报》

    在日本东京出版以报道革命党起义为内容的时事性刊物。1908年7月8日(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十)创刊,该刊为中国留学生所办,通讯外作“神田骏河铃水町中国留学生会馆转交李修文”。半月刊,每逢初十、廿五日发行。三十二开本,每册约五、六十页,售价一角。
    简单中说:“本报居中立之地位,介绍关于支那革命事情,以代世界人士之研究为宗旨。”分:纪事、电丛、论著、专件、调查、历史、传记、小说、文苑、杂俎、余录等十余种专栏。创刊时,正值黄兴于钦州起义,黄明堂于河口起事,着重报道当时革命的消息。现存1--4期,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支那泰晤士报》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创刊,在北京出版。该报有中文和英文两种,1905年时中文已佚,英文仍在出版。仅见1905年5 月《大公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查表》。

《艺林》

 1910年7月创刊,南京艺林月刊社出版。现存仅两期,第一期上海图书馆收藏;第二期存四川省图书馆。

《艺林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在上海出版。1906年已佚。据项士元《浙江新闻史》记载:“该报主持人高邕之、何桂笙、王韬。后因主持者相继逝世而停刊。”查王韬死于1897年,显然有误。

《艺林新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上海《艺林报》因主持者去世而停刊。陈栩因《著作林》月刊来稿拥挤,于是续办该报,并改名为《艺林新报》。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迁往杭州发行。
   栏目分:社说、译林、丛谈、音乐、美术、小说、文苑、笑林、杂俎、社课等。

《艺学报》

  晚清上海出版的杂志。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开明报》

    1910--1911年间在上海出版。旬刊。上海开明报馆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该杂志第一年与第二年的部分原件。

《开通画报》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在北京创刊。英铭轩主编。周刊。每期出十六开本一册,官书局石印。社址在北京弓弦胡同铭汇画室。
 
《开智日报》

   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广州创刊。总编辑为谢英伯。

《开智白话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夏创刊,重庆精宏书局出版。内容以兴学劝工为宗旨。

《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出版第一个刊物。1900年11月1 日(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十)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又称《开智会录》,是横滨“开智会”机关报。该会由郑贯一创立于1900年冬,是横滨最早的留日学生团体之一。最初用油印出版。当年12月22日,改出“改良第一期”,铅印,共印五百份,随《清议报》发行。1901年3 月20日,共印了六期。半月刊。停刊时间有详。
   郑贯一、冯自由和冯斯栾三个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学生为刊物创办者。以“开民智”为宗旨,鼓吹“倡自由之言论,伸独立之民权,启上中下之脑筋,采中、东、西之善法。”后期鲜明提出推翻清朝统治的口号,受到孙中山的资助。
   在体例上,分论说、言论自由录、杂文、译书、伟人小说、词林、时事笑谭、粤讴解心等栏。
   该刊是利用《清议报》机器印刷,而旨趣与保皇立宪不相同,受到康梁一派的干涉。郑贯一被逐出《清议报》编辑部,该报即停办。

《无所谓报》

   香港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广东日报》的附刊。1904年3月31 日(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五日)创刊。每日出版两页。栏目有:俗话史、谈风、舞台新簌、社会心声、灯前诗潮等。“舞台新簌”和“社会心声”是用广州方言写的民间说唱班本、龙舟、南音、粤讴等演唱材料。谱写的题材大都是民族历史故事,揭露清政府专制黑暗、反映人民疾苦。政治倾向鲜明。
     
《无锡白话报》

   中国最早的白话报刊这一,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5月11 日(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二十一日)创刊,在无锡出版。每五日出刊一期,从第5期起, 改名《中国官音白话报》,两期合出一册。改名的原因,据该报声称,这种白话不同于无锡土白(吴语),而且该报不专为无锡而办,是要“以号召全国”。由无锡裘廷梁(可桴)及其从侄女裘毓芳(梅侣女史)创办和主编。1898年,裘廷梁和同里好友顾述之、吴荫阶、汪赞卿、丁仲#等组织“白话学会”,并在此基础上刊行了这个白话报。该刊书本形式,木刻活字毛边纸印。初期每册十多页,以后扩充为二十多页。馆设城内沙巷。
   栏目有:五大洲最电杂录、中外纪闻、无锡新闻、海国丛谈、史地知识及政论,兼载工商情况和一些小品文。自第13--14期起,增设“上谕恭注”栏刊推新政的上谕,译成白话。
   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无锡况志女学杂志》

   1910年6月创刊,无锡竞志女学校出版。 仅见原《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期刊目录》

《天下新闻》

    英文名为Universal Gazette。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早期中文报刊。 1828 年(道光八年)创刊于马六甲, 至1829年(道光九年)停刊。为英国人吉德(Samnel Kidd)主编。内容为:中外新闻、科学、历史、宗教之类。用白话报纸活版印刷。是以新闻为主的散张印刷品。出版一年即停刊。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67页,作“英国人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等所编辑”,误。

《天义报》

    我国最早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为“女子复权会”的机关报,后来也是“社会主义讲习会”的机关报。1907年6月10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三十日)创刊, 日本东京天义报社出版。初为旬刊,后改半月刊。白报纸铅印,每册四十页左右,售价一角。编辑及发行人为刘师培(光权)和何志钊(何震)夫妇。主要撰稿人除刘师培、何震外,有汪公权、陆恢权等。第十卷以后,迁至上海出版。现存最后一卷为1908年3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三日)出版的第十九卷。 东京社址:牛#区新小川町二丁目8番地。
    该刊声称:“本报之宗旨,在于破坏固有之社会,颠复现今一切之政府,抵抗一切之强权,以实行人类完全之平等。”于提倡女界革命外,还提倡种族、政治、经济诸革命。主要栏目有:论说、学理、时评、译丛、来稿、杂记等,卷首有图画。曾刊载俄国著名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还刊载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译文。第十五卷刊有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的中文译文,这是上目前所见恩格斯著作的最早中文全译本。《天义报》第二卷,登出该报的发起人为:陆恢权,周怒涛、何震、张旭、徐亚尊、殷震。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天目报》

  1910年(宣统二年)秋创刊于杭州。日报。王朗月主办。

《天民报》(广州)

    广州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911年6月22 日(宣统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创刊。出版仅两天,即被查封。主笔为卢谔生、郭唯灭、黄霄九、卢博浪、李孟哲 、李竞生。
    该刊发刊词署名“卢梭之魂”,并大段刊登革命党的著名文章。广东巡警道以“扰乱治安”,于6月23日勒令停版。24日报界公会提出抗议, 认为不经审判勒令停刊,有违报律。26日地方审判厅开庭,传报纸发行兼编辑人黄平,实系化名。这时,郭唯灭的朋友郑昌平,自告奋勇昌名投案,法庭以“冒渎乘舆、毁谤朝政”罪判处他徒刑一年,卢谔生等才幸免于难。
   《天民报》停版,舆论界均代抱一平。6月24日、25日两天,有小学生、 商界人士携花圈香烛到该报门首凭吊,连日帖出挽联,如署名“我亦天民”的挽联:“天道宁足论乎!意使斯文逐丧;民心尚末死也,当知公论难诬。”又“增城湛青天”的挽联:“哭天民仅两日盖馆论定;问诸君待何时卷土重来。”

《天民报》(成都)

1911年(宣统三年)在成都出版。主办人林山腴、周子华、康万里。主笔余孝初。在总府街编辑有发行。

《天足会报》

中国天足会主办的机关刊物。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夏季创刊,在上海出版。上海中国天足会发行,第一期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第二期由上海汇通印书馆代印。创刊时为季刊,后改月刊。但第一期因积稿太多,夏秋两季合出。第二期至1908年5月(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才出刊。第二期出版时,只提出全年出十册, 每册售大洋一角。每期约180页。编辑者署沈仲礼、管西园(鹤)。 发行所为上海新朔望报馆。
    该报刊宗旨:“在劝导不缠足与谋利异,故以价贱广行为目的。”主要栏目有:“图画、论说、会事纪要、会友题名录、文艺、杂俎、戏曲、紧要新闻等。

《中外新闻七日录》

英文名:Chinese and Foreign Weekly News。教会办的宣传刊物,最早的中文周刊。1865年2月3日(同治四年正月初八)创刊,在广州出版。查美司(Chalmeis)为主笔。十六开本,每期一册。报头右有“广州城”,左有“远人采”字样。1870年刊至152期停刊。创刊号的“小引”称:“我侪耶苏教会忻忻而创是新闻七日录,非欲藉以邀利也,盖欲人识世事变迁而增其闻见。”内容为新闻、科学、宗教、杂俎等。

《中外算报》

  1902年3月间在上海创刊,每月发行一小册,用有光纸石印,每册二十余页,另售每册二角。为杜亚泉等所编辑。发行所在上海新马路。分文编、演说、译编、来稿、课艺、问答等栏。译编部分刊有微分学、解析几何学、平面立体几何学、三角、物理计算法、化学计算法、大代数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

《中西日报》(广州)

   前身为1886年6月广州出版的《广报》,1891 年(光绪二十七年)因揭露某大员,触怒粤督李小泉,令番禺、南海两县查封。遂迁往沙面租界,并请英商必文出面继续经营,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冬以《中西日报》名称另行创刊。主办人仍为邝其照。馆址在羊城外沙面东桥马路直落。内分:论说、本省新闻、督抚宪辕抄、书课榜、上谕电传、宫门抄、本国新闻、西报译登、各行告白等栏目。除国内发行外,还远销新加坡、越南、旧金山等地。该报发刊后,逐渐开始评论时政,清朝官吏慑于洋人势力,无可奈何,只得惩罚卖报的小贩。后来南海县令裴景福投资该报,于是又迁回广州朝天街。后因登载义和团获胜及八国联军败绩,帝国主义大为恼火,逼迫清朝政府查封该报。
   《中西日报》被查封后,又改称《越峤纪闻》出刊,但不久即告停刊。

《中西日报》(美国.旧金山)
 
美洲早期的中文报纸。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在美国旧金山创刊。日报。社长伍盘照,编辑伍干衍,均为该报创办人。三十年代仍在出版。孙中山曾托该报印刷邹容《革命军》一万一千册,分送全美侨胞。

《中西文报》

    1991年(光绪十七年)创刊,出版地点不详。上海图书馆藏有该报18912--3月(光绪十七年元月)间一册。

《中西报》

   又名《中西日报》。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刊,在汉口出版。日刊。由杨芝堂、沈习之等负责经营,后为王华轩接办,主编凤竹荪。胡石庵、余慈舫、王葆心、王痴吾、贡少芹、喻迪兹、喻血钟、喻血轮、杨幻庵、喻仲余、喻寄萍、聂醉红、喻耕屑、罗云樵、石信嘉、朱纯根等先后主持过笔政。初创时“分中文和西文两种”。每天出三大张。社址在江汉路铭新街。该报标榜为“纯粹商办性质”,自称“以公理正义为依归,持和平公正之态度,”实质上它讳言革命,提倡保皇立宪。辛亥武昌起义以后,各报均使用黄帝纪元,该报仍沿用宣统年号。后清军攻占汉口时,报馆焚于炮火。1910年9月,中国报界俱进会在南京成立, 《中西报》是武汉报界维一与会者。民国成立后,王华轩于1913年恢复《中西报》并创办了《中西晚报》。由于不得罪当政者,态度稳健,直到1938年始因亏损严重停刊。是汉口历时最长的一家颇有影响的商业性报纸。

《中西医学报》

   早期出版的医学杂志。1910年4月创刊,上海中西医学研究会出版。月刊。 由元锡丁福保编辑,上海医学局刊行。该刊原是月出两期,共计六张,为便于阅者,将六张并为一期。开始不分卷,以期计算,24期(1912年5月出版)以后,改为3卷1期,出至1930年第10卷始停刊。总发行所在上海新马路昌寿里。
   中西医学研究会启事中说:“先按月出中西医学报一册,以为交通联络之机关,以期互助研究,交换知识,敢祈海内宏达,鼎力扶持,代谋推广,则医报之发达,定可翘足而待。”主要栏目有:论说、学说、社友来稿、汇录、丛谈等。该刊为提倡医学,定价极廉,全年十二册,售价八角八分。每期随报附送丁氏医学书目提要。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84页作“1911年创刊),误。

《中西近事汇编》

《述报》的每月汇编。月刊。1884年(光绪十年)在广州创刊,由《述报》馆编,海墨楼石印书局出版。

《中西画报》

     1899年2月上旬(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下旬)创刊,在上海出版。 随《海上日报》附送。

《中西星期报》

    英文名:Canton Weekly News。广州出版的中西合璧报纸。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冬创刊,馆设沙基屈臣氏二楼。每星期日出版八开大小的十四页。内分:论说、本省新闻、各首新闻、北京新闻和外国新闻等栏目。付刊有小说及科学知识等,长期连载。从89号起中文名字改为《省城星期报》,不再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纯用英文出版,每期八开十六页。

《中西闻见录》(北京)

   外国传教士所办宣传西方文明的期刊,华北地区最早的近代化报刊。1872 年8月(同治十一年七月)创刊,在北京出版。由京都施医院编辑,美国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英国教士艾约瑟(Joseph Edkins )和包尔腾(John Burdon)等人主编。月刊。每期发行千份,大多免费散发。1875年8月出第36期后停刊。1876年2月起易名《格致汇编》在上海出版。初为月刊,1882 年1月(光绪七年十二月)出至第四年第十二卷时停刊。1890 年(光绪十六年)春恢复出版,改为季刊。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冬出至第七年第四卷。停刊时间不详。该刊自称:“系仿照西国新闻纸而作”。内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医学及各国新闻、近事等栏目。曾刊有介绍电报、瓦斯工业、铁工业、照相术、蒸汽机用途及预防水灾方法等方面的文章。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部分篇章曾在该刊发表。

《中西闻见录》(福州)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间创刊,在福州出版。

《中西教会报》

    英文名:Missionary Review。西方教士办的专事宗教宣传的刊物。1891年2 月(光绪十七年正月)在上海创刊。月出一册,由美国人林乐知(Young .J. Allen)主编。1893年12 月(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停刊,共出三十五册。1895年1月(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复刊, 成为广学会的刊物。册次另起。担任主编的先后有美国人卫理(E.T.Williams)、英国人高葆真(W.A.Comaby)、华立熙(W.Dilbert Walshe)莫安仁(Fvan Morgan)、季理斐(D.M.Gillivary)等。1912年1月(宣统三年十一月)从第234期起, 改名《教会公报》。1917年2月停刊,出了二百九十四册。栏目有:论说(如《救世教益》、《耶苏传道论》等)、喻道要旨、播道事并清单、中西教新闻等各种栏目。上海图书馆、原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中西新报》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冬创刊,在广州出版。司理人黄清海,主笔陈跃墀,担任撰述工作的还有黄绍午、谭骏谋等。印数多达二千份。在广东地方设有分销处。1904年(光绪三十年)停刊。主要栏目有:谕旨、官话、论说、粤闻、时局等,刊有大量广告。

《中华汇报》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间在北京创办的报刊。见《东方杂志》1907年2月7日出版的第三卷第十三期《各省报界汇志》一文。

《中华民国公报》

   武昌起义,武昌军政府军务部的机关报。1911年10月16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创刊。第一任社长张樾,由严山谦、张祝南、高攀桂、朱峙三、蔡寄鸥、任岱青、韩玉辰、蔡良村、聂守经、欧阳日茂、张世禄、毛凤池、龙云从等分任编辑和撰述。有久张樾到张振武的《震旦民报》主持报务,社长由牟鸿勋接任。后来牟担任都督府各部稽察及军府参议,社长由蔡良村接替。该报每日出版两大张,开始的时候不取报费。第十七期以后,除各局所办公处、各州县公所以及各营、各队、各排按期分送外,对士绅居民,每份取铜元一枚。馆址在武昌城内大朝街68号。
   《中华民国公报》的出刊宗旨是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该刊有二分之一为布告,如中华民国军政府公告、大总统孙文布告、鄂军都督黎元洪布告、湖北临时警察筹办处章程等。其他有:本馆特别通布、论说、专电、本省新闻、各属、文苑、杂俎、白话、小说、时评、启事等专栏。其出版简单说:“本报之方论专以说明现今世界大事,陈述精密学理,暨凡关于军政、治安、国情、敌势、除本军政府秘密要政外,皆得登载”。
    该报经费由黎元洪亲自批准,军政府按月津贴。报社成员大都是共进会员,属于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原共进分鄂部总会负责人孙武一派。每天发行四千份。报上消息,也有很多出于伪造,如假孙中山名义发表《布告大汉同胞》,还全版套红,以示庄重。该报在鼓舞斗志,揭露清廷方面卓有成效;但颇多“兴汉灭满”“驱逐蛮夷畜生”之类的大汉族主义言辞,最终为黎元洪军阀派系所利用。
   1912年初春,孙武与南京临时政府闹矛盾,组织拥护黎元洪的政治集团--民社,该报便沦为民社的舆论阵地,与蒋翊武的《民心报》、张振武的《震旦民报》笔战经年。5月,民社与期他党派合作改组为共和党, 该报又变为共和党的机关报。1913年,由于“二次革命”爆发,黎元洪又继之北上。孙武政治势力衰弱,《中华民国公报》遂告停刊。

《中华报》

   又名《中华日报》。1904年12月7日(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初一)创刊,在北京出版。 每天出版一册,共八张十六面。每月装订一本,另加封面,犹如月刊。每月收费制钱六吊。用文言编写。该报属介于报房京报与近代新闻纸之间的中间类型,既具有京报的形式与内容,又增加若干新闻内容。主办人杭辛斋。馆址在北京五道庙。自称以“恢复国权,启导民智”为宗旨。该报重视政治新闻,并介绍外国文化。栏目有:宫门抄、时事要闻、中央新闻、阁抄等。1906年9月29 日(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因刊载军机大臣瞿鸿#卫兵掠一事,被清政府以“妄议朝政,容留匪人”、“颠倒是非,淆乱民听”等罪名闭报社,主笔被捕受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把这件事归诸于《中华新报》,是错误的。查《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第202页作“月刊”,误

《中华新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汕头出版的报纸。1908年4月17 日(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七日)创刊。每日出报两大张,星期一停派。主笔叶楚伧。 每月报价银六角。 1908年9月25日(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一)起,曾进行过体例改良。
   栏目有:社说、谕旨、要闻(京事述要、学力述要)、政界纪闻、学界纪闻、岭东纪闻、专件、选论、专电、附刊有小说、丛谈、杂文、词苑、投书、小言、谜猜、图画。
   《中华新报》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汕头创刊的《新中华报》在人事与组织上均有关系,是《新中华报》被当局封闭报创办的。1911年(宣统三年)因评论温生财刺广东将军孚琦事,当局下令封禁。辛亥革命后,曾一度复刊。

《中兴日报》

    在新加坡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1907年8月20 日(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创刊。因当地的《南洋总汇报》转入保皇派之手,革命派人士遂筹办这份报纸进行对抗。创刊不久即与该保皇派报纸进行激烈论战。
    其宗旨为发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主。创办者为同盟会会员陈楚楠等。田桐(恨海)主编。先后参加笔政者为何子耀、王斧、居正(药石)、陶成章、林时#、胡汉民、汪精卫、方瑞麟等人。1910年(宣统二年)春因亏损、经费不继而停刊。

《中江日报》

  1909年11月18日(宣统元年十月初六)创刊,在芜湖出版。每月售价四角。馆址在芜湖西湖池后。
  主要栏目有:电闻、电传、宫门抄、电抄谕旨、论说、要闻、短评、本省通信、本埠纪事、世界一斑、小说、杂文、报余、商情等。除在国内发行外,据说还行销日本、南洋与欧美。
   该报因揭露湖南会馆董事唐伯华学京话调戏女伶,并讽刺其为“湖南骡子学马叫”。唐伯华散发传单,纠集在芜湖的湖南帮水手数百名,准备殴打主笔,捣毁报馆。这件事发生在1911年1月初,可见1911年该报尚在出版。

《中医杂志》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创办人:何仲皋、刘熙和。社址设在成都下莲池街巡警学校侧--何仲皋所办的中医学堂内。该刊只出版一期即告终刊。铅印折叠式小册子。

《中直报》

  1907年1月创刊,在北京南横街出版。

《中英商工机器时报》

   又名《清韩英实业杂志》。面向中国、朝鲜发行的中文期刊。1894年10月在英国伦敦创刊。伦敦白来公司(Pelham Press)发刊。季刊。洋纸铅字印刷。
    发刊序中称:使读者“明欧亚文明之所因异,与东西强弱之所因歧”。内容以介绍机器用途为主,附大量广告。

《中学校辑绎》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间出版,主人介绍政治与文艺之类的知识。出版地点不详。

《中国女报》

   晚清革命刊物,秋瑾烈士主办的综合性妇女杂志。1907年1月14 日(光绪三十二年初一)创刊,在上海出版。月刊。三十二开本,每期约六十页。同年3 月续出一册后停刊。编辑兼发行者署名浙江山阴秋瑾。总编辑陈伯平,徐双韵任校对。撰稿人有:白萍、钝夫、吕碧城、燕斌等。编辑所在上海北四川路厚德里中国女报馆。栏目有:社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及调查报告等。在《发刊辞》中,秋瑾谈到办报的宗旨时说:“具左右舆论之势力,担监督国民之责任者,非报纸而何!吾今欲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为女界总机关,使我女子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速进于大光明世界。”
秋瑾就义后《中国女报》经短期停刊,又与另一姐妹刊《新女子世界》合并为《神州女报》,继续出版。

《中国日报》(香港)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最早机关报。1900年1月25 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创刊,在香港出版。创刊时为兴中会所办,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取名《中国日报》,含义是“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孙中山语)。1900年1月至1906年8月,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协助他担任经理和编辑工作的先后有:王质甫、杨肖欧、陈春生、郑贯公、廖平庵 、卢信、 陈诗仲、洪孝衷、陆伯周、黄鲁逸、王军演、卢少歧、丁雨寰等,均为兴中会活动分子。1906年9月,《中国日报》改组,由冯自由任社长。到1910年2月,冯自由离开《中国日报》,由谢英伯接任,直到1911年6月才移交卢信。 先后担任主编的有陆伯周、黄鲁逸、郑贯公等。开始每日四开一张半,共六页,后增至两张八页。采用“日本报式”作“横行短行”(即分栏)编排。并兼出十日刊一种,定名《中国旬报》。《中国旬报》停刊后,该报专栏《鼓吹录》即移入《中国日报》,成为《中国日报》的文学副刊。馆址初设香港士丹利街24号,后几度变迁,1911年移入广州。重要栏目有:论说、评论、国内新闻、外国新闻、广东和香港新闻、要闻、来稿、来件、电报等,并设有上述副刊《鼓吹录》。该报的“论说栏”;每天必有一篇编者自己撰写的评论,一度曾每日刊登英文论说一篇。
   该报创刊初期,其政治主张较混乱,既有宣传民主革命,又有宣传改良主义的思想。半年以后,言论才逐渐趋于激烈。它抨击清政府黑暗统治,报道革命党人的活动,介绍西方自由、平等和人权学说,同香港保皇派报纸《商报》进行斗争。报社既是革命的宣传机关,又是联络机关。1903年初(光绪二十八年除夕)洪全福等在广州起义的计划失败,梁慕义等十余人殉难,广州《岭海报》主笔胡衍鹗,借题发挥,攻击革命党人,《中国日报》予以回击,论战经月。后来又多次与康有为等保皇派笔战,文风尖锐泼辣。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香港华民政务司署以《中国日报》经售《民报》特刊《天讨》,内附清帝破头插画,认为违例,将它没收。8月香港议政局通过一条法律,禁止报章登载“煽惑与友邦作战”的文字, 是为香港法律取缔华人报纸的开始。
    该报经费,开始时由孙中山拨款创办,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间改由李纪堂、李煜堂等同盟会侨商支持。1911年5月该报由檀香山的同盟会员卢信集资接办。 辛亥九月广州光复,遂移于广州。1913年秋,陈炯明在粤省独立失败,袁世凯的爪牙、军阀龙济光入粤,凡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全部被封禁,《中国日报》首在封禁之列,于1913年8月被查封。

《中国日报》(缅甸.仰光)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创刊,在缅甸仰光出版。由华侨集资创办。1905年时尚在出刊。仅见于1905年5月《大公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查表》。

《中国公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出版的日报。1910年1月1日(宣统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创刊。编辑及发行人:陈其美、陈毓川、陈去病。该报组织形式属股份有限公司,由总理主持。事务所设上海爱而近路庆祥里。该报声称:“实行破除疆域及种种界限,并无论平民、贵族及内政外交悉本公法、公理发为公是公非,故定名中国公报。”以“鞭策国群,促进公益,代表清议”为宗旨。主要栏目:论说、专电、世界大事记、短评、国内大事记、小说等。第一号上刊有《中国公报宣言书》,署名荪楼。除在国内发行外,还远销日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1910年1--3月间的部分原件。

《中国白话报》

    鼓吹革命白话刊物。1903年12月19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一)创刊,在上海出版。由中国白话报社编辑,境今书局发行。主持者林獬(白话道人)。初为半月刊,第十三期起改为旬刊。零售每册一角五分。三十二开本,每期六十至八十页,采用洋式装订,约三万字。社址:上海新闸新马路昌寿里71号。主要栏目有:论说、历史、传记、地理、学说、新闻、教育、实业、科学、批评、小说、戏曲、歌谣、谈苑、选录、来稿等。刊有《郑成功传》、《扬州十日记》等反满作品。上海、宁波、天津、武昌、汉口、长沙、江西、南京、香港、成都、无锡、开封、福州、南昌均有代派处。1915年曾复刊,期数另起,不久即告停刊。现存1--3期,中山大学图书馆及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图书馆均藏有部分原件。

《中国旬报》

   兴中会所办的最早刊物之一。1900年1月25 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创刊,在香港出版。旬刊。由中国报馆编辑发行。总编辑陈少白,主编杨肖欧、黄鲁逸、馆设香港中环士丹利街24号。《中国旬报》的创设,在序言中已有说明,是在《中国日报》的基础上汇编旬报出版。内容分:论说、译论、中外时事、中外电音、奏疏等,第七期起,增辟了专载国内简明新闻的《视听录》、专载国际简明新闻的《衡鉴录》、《专载会党方面消息的《党局》和专载文学、科学小品的《杂俎》等栏。第十一期起,《杂俎》栏改名《鼓吹录》,专刊文学作品,内容有粤讴、南音、曲文、院本、班本等。每期张三千六百字,多数是短小精悍的讽刺小品。第十六期后,中外时事改为国事、邦交,第二十七期起,国事又改为北省大事记、南省大事记。1901年2月,该刊出到37期后停刊。《鼓吹录》即移入日报成为报纸的文学副刊。该刊创刊初期,其政治主张既有宣传民主革命的,又有宣传改良主义的维新派思想。后阶段的言论已经抛弃康梁的影响,积极宣传革命,与《中国日报》相辅而行,为推翻清朝统治展开舆论斗争。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中国军事日报》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香港出版。编辑兼督印人署名徐桂。

《中国妇人会小杂志》

   1907年3月14日(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初二)在北京创刊。该刊由1906 年(光绪三十二年)成立的中国妇人会同志组织发行。总裁廖氏主持。宣称:“采用官音白话,介绍文化知识,鼓吹爱国热情。”半月刊,逢初一、月半出刊。上海、汉口、天津、南京、四川、苏州等地均设有分销处。

《中国报》

  北京出版的《国报》,于1909年(宣统元年)因宣布安奉路条约被封,遂改为《中国报》继续出版。1911年5月间,由于帝国主义干涉该报言论, 《中国报》被民政部奏参而遭取缔,该报有关的人员黎宗岳、叶崇榘、顾瑗等均被驱逐出京,递送回籍管束。

《中国青年粹》

    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学生杂志。1911年3月10日(宣统三年二月初十)创刊。 日本东京中国青年学粹社编辑,成都粹记书庄发行,上海民立报馆代售。主要栏目有:插图、社说、著述、文艺、杂纂、 英文(英汉对照)等。 每期160页正文,插图两页。湖南省中山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中国实业杂志》

   1910年10月(宣统二年九月)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月刊。中国实业杂志社编辑,北京、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社长李文权。自1917年8月1日八卷第八期起,迁至天津出版。停刊时间末详。主要栏目有:图画、论说、译著、专件、传记、调查、近事、文苑、附录。现存第3年第1期--第9年第7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中国革命记》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上海自由出版。周早。上海时事新报馆发行。最后一期为1912年2月出版的第30期。主要栏目有:记事、传记、法令、文牍、章程、文苑、言论等。原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中国国民禁烟总会杂志》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北京出版。由北京中国国民禁烟总会主编。发行人是该会会长要炳章(清廷候补四品京堂、资政院议员),编辑人为章#骏。线装书形式,约十六开大小。主要栏目有:谕旨、章奏、法制、论说、文版、调查、译丛等。甘肃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中国官音白话报》

   中国早期的白话报刊,鼓吹变法维新的刊物。1898年5月11 日(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二十一日)创刊,在无锡出版。五日刊。原名《无锡白话报》,出版四期后,感到《无锡白话报》名称容易给人以地方报刊感觉,不足以号召全国,又为了说明该报的白话有别于无锡士音,便改名《中国官音白话报》。自1898年6月19 日(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一)第五、六期合刊起,改名《中国官音白话报》出版。自此以后,每两期合出一册,月出三册,阴历逢一出版,出至二十四期为止,共计十四册。主办人裘廷梁(可桴)。该报为线装书形式。初期每册十余页,以后扩充为二十多页。最后一期为1898年9月16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一)出版。栏目有:五大洲邮电杂录、中外纪闻、无锡新闻、中外论著的白话演译和海外丛谈等。
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中国蚕丝业会报》

  有关蚕丝业的专门杂志。1909年8月5日(宣统元年六月二十日)在日本东京创刊。双月刊。该杂志以振兴祷国蚕丝业为宗旨。所载大多为国内各省的蚕业情形与海外各国销行状况。从第十期起,作了一些改进。栏目有:图画、论说、科学、译丛、调查、问答、拾芳、文苑、记事、杂录等。

《中国读者》

   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期刊。1868年(同治七年)创刊,在福州出版,后迁上海出版。月刊。该刊以宣传西方文化为宗旨。

《中国教会报》

    湖北出版的基督教报刊。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刊,在汉口出版。该刊宣称其宗旨为:“开通风气,泯除教祸,并发抒自立教会之意见,以鼓舞同胞独立之精神。”

《中国教会新报》

   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刊物。《万国公报》的前身。1968年9月5日(同治七年七月十九日)创刊,上海林华书院出版。由美国人林乐知(Young.J.Allen )创办和主编。周刊。每期四张八面,约六、七千字。毛太纸印刷,大小与25开本的线装官版书相同。逢阴历年终和年初,休刊两次。全年出50期。初创时,每期发行一千册,以宣传宗教为主。1870年(同治九年)调整篇幅, 每期由四张增加为八张。 1872年8月31日(同治十一年七月廿八日)从第五年201卷起,改称《教会新报》,册次续前。1874年9月15日(同治十三年七月廿五日)的第301卷起,改名《万国公报》。协助他担任编辑工作的有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 )、 艾约瑟(JosephEdkins)等。该刊除宣传宗教外,也介绍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和商务、行情诸事。改名《教会新报》生更改体例,设立政事、教务、中外、杂事、格致五栏。改为《万国公报》后,成为以时事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关于《中国教会新报》的具体内容,1870年9月27 日《上海新报》曾载钱莲溪《劝人传播新报启》一文,介绍说:该报以“参详天道为务,而其中或附中外新闻”“有时详天文,则日用星辰记载,悉凭实据;有时详地志,则山川河海形势,俱本舆图;有时详人物,禽兽、草木亦各按其性而有木有文;即如论金石,元质条分,稽舟车,气机缕析;凡气球之高举,电线之速传,亦莫不是究是图以明其秘旨。”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协和报》

  德国人在上海办的中文期刊。1910年10月6日(宣统二年九月四日)创刊。 芬克主办。周刊。每年出刊一卷50期。主编费希礼。第四年第十五期改由白虹主编。社址在南京路二十五号。其栏目有:时事、军事、工业、商业、农业、学术、中外新闻等。用重磅道林纸精印,已知出过六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报成为德国在远东的宣传机关。1917年停刊。

《协群社报》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在广州创刊,协群社出版。编辑人谭伯机。该报以“交换智识,联络感情”为宗旨。

《地方白话报》

  保定出版的地方白话刊物。1906年12月16日(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一)创刊。视为半月刊,第三期起改为旬刊。由地方报社编辑。编辑及发行人为王法勤。主要栏目有:论说、地方政治、地方风俗、地方生计、琐言、本国新闻、外国新闻等。 最后一期为1907年7月出版的第十四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地学杂志》

   中国地学会主办的机关刊物。1910年2月(宣统二年正月)创刊。 开始时在天津出版。1913年1月始移到北京。编辑白毓昆、张相文。最初全年出十册, 后来改为月刊。1924年仅出秋季刊。1925--1927年间末见出刊。1928年起改为季刊,直到1937年仍在出版。早期出版的《地学杂志》,用有光纸单面铅印,线装书形式。后来才改为白报纸印刷。事务所曾设在天津河北第一蒙养院。该刊第一期地有中国地学会简单,声称:“本会以联合同志研究本国地学为宗旨,旁及世界各国不涉范围以外之事。”地学杂志叙例中说:“既组成地学会,拟以见闻所得,汇录杂志,其体裁则略依吏例,变易其规。”该杂志通过对祖国地理山川的介绍,隐喻清政府的丧权卖国。又配合边界交涉事件绘制相应地图,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栏目有:论丛、杂俎、内编、外编、说郛、邮筒、本会纪事、绍介图书等项。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作“民国八年十二月休刊”,误。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均藏有部分原件。

《机关急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号外。1911年11月9 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创刊。

《芝罘日报》

  1907年创刊,在山东烟台出版。日本人桑名贞次郎创办。辛亥革命后卖给王宗儒,主办人为同盟会会员王讷,主编王倬之。每日出版对开二张,1937年7 月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
 
《吉长日报》

   东北长春出版的进步报纸。1909年11月22日(宣统元年十月初七)创刊。馆址在长春西三道街五分局188号。1910年10月23 日起因迁往吉林省城通天街巡警总局西首,停刊一月,于1910年12月7日续刊,仍名为《吉长日报》,编号续前。 1913年6月仍在出版。该报声称:“专门报道国际问题,侦察务求详细,报告务求正确。俾三省至危极险之情形,宣布于我,上下有所预备。得研究对付之方针焉”。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远东报》

   帝俄所办清铁路公司的机关报。1906年3月14日(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十日)创刊,1922年4月1日停刊。在哈尔滨出版。连文行(梦清)曾任该报主笔。四开四版,大报,竖排。后来有时发六版、八版、除一、三、五版为新闻和文艺版外,其余全是广告。东清铁路公司每年津贴该报数万元,因而《远东报》的言论完全代表帝俄在东北的殖民势力,为沙俄侵略行为辩护。还常与进步报纸《东陲公报》笔战,但常遭败北。1911年3月主笔连文行勾结帝俄串通清政府,迫使《东陲公报》封闭。当时进步报纸称它为“远东贼报”。

《远东时报》

   1904年(光绪三十年)创刊,在上海出版。月刊。李布兰主编。该刊替日本帝国主义制造舆论。

《远东闻见录》

   1907年7月19日(光绪 三十三年六月 初十)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初为旬刊,第三号起改为半月刊。编辑人:雷昭性、段瑞兰。总经理:李士锐。编辑发行所在日本东京神田区三畸町三丁目一番地陆军部留学生监督处。该刊叙述其创办的目的时说:“虽吾国新闻亦能兼采外事以资采择,然以机关尚未灵通之故,于列邦对我之阴谋,尚有未能周知者。日本各种新闻指不胜屈,于欧美各国政策,实能于每日搜集无遗,而亚东尤详。用是特组织斯报,汇集日本诸报而选期关系吾国者一一译之输入吾国,以广见闻。”主要栏目有:图画、论说、军事、殖民、实业、经济、交通、世界要闻、小说等。
北京图书馆藏有1907年第1--3期。

《进化报》(北京)

 1907年4月5日(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创刊,在北京出版。社长蔡友梅,主编杨曼青、乐缓卿、李问山。馆址北京东单北大街。该报主办人蔡友梅等均为满族,故其言论及新闻着重关注满族生计问题。

《进化报》(缅甸·仰光)

   在缅甸出版的革命派报纸。1910年春创刊,在仰光出版。陈钟灵任经理,吕志伊任主笔。该报前身为《光华日报》,竭办鼓吹革命,反对清皇朝。1910年冬,保皇党人勾结当地官吏,以查帐为名,勒令该报停刊。
   参见《光华日报》。据《新闻研究资料》总第八辑黄重远《缅甸华侨新闻事业记略》的说法,为1911年创刊,等考。

《进步》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刊物。1911年10月22日(宣统三年九月初一)出版第一期,据1911年12月1日《民立报》广告,实际上是11月5日(阴历九月十五日)出刊。由上海进步杂志社出版。月刊。主编署名奚若、#海(范#)。道林纸铅印,每期洋装一册,约一百五十页左右,售价一角五分。社址上海四川路120号,后迁虹口昆山公园路三号。出至1917年3月,与《青年》杂志合并为《青年进步》。该刊自称:“本杂志欲以进步思想鼓励吾国人,故以此两字定名,亦以此为唯一之宗旨。”并声称:“宗旨秋求纯正,议论务求平实,#译东西之新事理学说而介绍之。”设有论著、时评、译著、言论、世界名人轶事谈、物质文明识小录等栏,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科学、社会、文学、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中间刊有铜版精印的图画。绝大部分稿件译自美英法日等国报刊。其末尾部分并有少量英文撰写的文  章如《自然与目的》(Nature and Purpose)等。刊物以介绍西方文明为主,很少带有宣传宗教的色彩。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丽江白话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刊,在云南出版。创办是南社中云南籍成员赵式铭。该报能注意民众的启蒙教育,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

《丽记报》

   1895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刊。1901年尚在出版。

《丽泽随笔》

  1908年创刊。陕西西安泾阳会馆出版。半月刊。编辑及发行人署名丽泽馆主人。为陕西立宪派人士而又加入同盟会的郭希仁、王铭凡等编辑。自1910年5月9日(宣统二年四月 初一)起卷期另起。该刊内容“计分三部:曰理论自言也:曰事实摭谈也;曰杂抄,专收旧所有之成说,与不归类之众稿也。”
  陕西省图书馆藏有1908--1909年间原件,甘肃省图书馆藏有1910--1911年间原件。

 

 

 

 

 

 

1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