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留曾的集报世界

发表于 集报人物 分类,标签:

                            苏留曾的集报世界

                                                                                     稿源: 甘肃日报    记者 徐爱龙 秦娜

         今年68岁的苏留曾,从1966年开始收藏报纸,已经41个年头了。他一边收藏一边将自己的“成果”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展示给大家,用他的话说,集报就是“收藏了历史,收藏了文化,收藏了信息。”他已经在一些图书馆、博物馆和水电站举办了十几次展览了。

  苏留曾收藏的报纸中最早的有清宣统元年九月初六出版的《申报》,最新的有各地纪念香港回归的专题报纸。而其中比较鲜见的有各种微型袖珍报,还有一些个人自办的《猪报》《鸡报》《狗报》等生肖报,一些人为了纪念新婚而办的《喜缘报》。苏留曾收藏的报纸中除了中国内地的外,还有港澳地区及美、日、朝、韩,俄等国的报纸共2000余种。

  说起收藏的经历,苏留曾感慨万千,刚开始是剪报,后来逐渐开始藏报,几十年间,他为此花去10多万元,换回来了12万份报纸。其中最贵的一份是《解放日报》创刊号,为了买到这张珍贵的报纸,他花去了8000多元。2004年,为了收集《甘肃日报》的创刊号,他风尘仆仆地跑到了安徽凤仪县,光路费就花去了1000多元。转了一个星期,说了很多好话,买了很多礼品。他的诚心最终打动了人家,花了4000多元买了回来。

  苏留曾的家仅有70多平方米,卧室、客厅、阳台都被一摞摞的报纸占去了大部分的空间。收集报纸是个很费人的事,除了香港、澳门,苏留曾几乎跑遍了全国。光顾旧书、旧报市场是常有的事,从垃圾废品站翻拣报纸也是常事。苏留曾说,为了找这些报纸,他翻阅过的报纸已经好几吨了。去隍庙买报纸,有时候把身上带的钱全花完了,最后只得步行回家。他曾为了参加全国集报会议而背着六七十斤的报纸挤火车。也为此欠过外债。

  家里人的支持是苏留曾最感欣慰的事,也是他一路能够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每次收集报纸,老伴都会陪伴在他的身边。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回家时带的礼物也常常是他们在工作地买的报纸。他的爱好甚至已经感染了小孙子。走在路上,小孙子拣到广告纸会急忙跑到他的跟前说:“爷爷,报纸!”

  苏留曾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博物馆来展览他的收藏,让更多的人来参观、了解报纸的历史,并通过报纸来了解那些凝结在其中的历史和年代久远的文化。                转贴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