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外报业史上第一种报标”再探讨

发表于 集报理论和集报知识 分类,标签:

              对“中外报业史上第一种报标”再探讨

                                                                                                                                        朱旭/文 摘自《中国收藏》第29期

        今年第一期《中国收藏》发表了四川读者李彬的文章《谁是“中外报业史上第一种报标”》一文,指出第一种报标既不是《中国青年报》也不是《参考消息》和《法制日报》报标,而是2000年11月5日发行的《华西都市报》报标,编号为NL-2000-5.据笔者从去年开始收集报标的情况来看,这也肯定不是第一种报标。从编号就能看出,这是2000年的第5套报标。而每种的编号应为NL-2000-1。笔者手中就有两套:一套《珠海特区报》报标,编号为NL-2000-12。也就是说2000年编号的,最少也有12种;还有一套是编号为NL-2001-1的《参考消息》报标。再加上该文提到《法制日报》报标,在《中国青年报》报标之前,2000年和2001年编号的至少已经有14种报标。这14种报标都注明为“中外报业史上首批报标”,而未注“中外报业史上第一种报标”。为什么2002年4月发行的《中国青年报》报标上,却注明是“中外报业史上第一种报标”呢?据笔者考证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这14种报标之所以称为首批,是发行时间比较集中。编号虽为首批,是发行时间比较集中。编号虽然有大小,但时间没有前后,是同时发行。

        二是这14种首批报标,没有对外公开发行,只是作为礼品、赠品在小范围内流通。笔者手中的两套就是这样得到的。所以每种的印刷量很少,报标上没有注明,估计最多不会超过3000套至5000套,而且全是以精装版形式出现,没发现有简装版。此类报标均为单面印刷,背面为白光版,没有任何权益文字等说明。由于没有公开发行,印量少,因此这批报标的收藏具有一定难度,收集全更是不易。

  2002年的《中国青年报》报标,共发行5万套,也是首次双面印刷。之所以称其为“中外报业史上第一种报标”,是因为它是第一次公开对外正式发行的报标。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是最早的报标。最早的应是那14种首批报标。《中国青年报》报标,应是第一种正式发行的报标。笔者今年又见到了编号为2003-2和2003-3的《辽沈晚报》和《齐鲁晚报》报标。报标收藏已逐渐形成系列。首批报标有14种,正式发行的也有3种。随着报标发行数量的增多,喜爱报标的收藏者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它是中国优秀报纸的标志,高度浓缩了报纸的精华,选题都为上年度最具收藏价值的报纸头版。而且,报标的收集和保管又比收集报纸本身方便得多,也同样可以珍藏纪念。目前全国集报队伍已达到了数百万人。然而,报纸的印刷通常为新闻纸,时间一久,很难保存。而集宣传品、礼品、收藏品诸种功能于一身的报标,它以PVC卡的形式将报业文化永久地凝固下来,是利于保管、收藏、欣赏的浓缩报纸精华,传承报业文化的上乘艺术收藏品。随着报标收藏的逐渐兴起,这套《中国青年报》报标的历史地位和收藏价值也会越来越显现出来。首先因为它是第一套公开发行的正式报标。任何系列收藏品中的第一种,其随后的地位都是不可限量的。例如邮票生肖系列中的第一种猴票。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该套报标是上一年最具收藏价值的报纸头版。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而且重大事件不断。有经过15年努力中国正式加入WTO;几代足球运动员经过44年奋斗后首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百年奥运北京申办成功;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美国“9?11”事件。新世纪第一年发行的这些重大事件,在这套报标上都有体现,这是很难得的。目前这套《中国青年报》报标,比较容易收集。因为它是公开发行,发行量又较大(相对于目前的收藏队伍)。随着收藏报标队伍的扩大,以后收藏会越来越难。所以笔者认为,喜欢报标收藏的朋友们应尽快出手。

  因此《中国青年报》报标应为公开发行的“中外报业史上的第一种报标”。而在此之前,曾有一批所谓的首批报标是没有公开发行的。                                                                                                                                                                                                                     转贴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