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寿险新误导方式
借电话回访名义误导
许多消费者往往会接到寿险公司所谓的客服回访电话,但回访时对方却会要求消费者转保,或言原先营销员离职,或言所购产品不实惠,其目的都是希望消费者重新购买新的保险产品。
专家支招:通常保险公司都会建立规范的客服体系,回访电话都是以统一的电话号码呼入呼出,且客服人员都配备工号。消费者接到类似回访电话,应先通过来电显示功能观察是否为保险公司统一热线,若仍不能确定该电话是否来自保险公司,可向来电人询问工号再向保险公司核实。
借“产说会”推销
产品说明会是近年来寿险公司最有效的集体展业模式,说明会往往会要求消费者携带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并以“领奖品”等名义要求消费者在相关材料上签名;事后营销员又利用这些材料编制投保材料,对签名进行描红、复制。
专家支招:消费者不可随意提供投保寿险必须的身份证、银行卡、签名。消费者参加说明会前还应该打电话到保险公司确认是否真有其事。当组织者要求签名时,消费者最好不要当场签名。
利用“产品涨价”促销
新保险法实施在即,由于涉及不少寿险险种理赔规则的改变,寿险公司在有些险种领域变得低调,或者说对市场还持观望态度,会对有些险种采取限制型销售。这一“空间”被不少寿险营销员利用,转变成“新保险法就要实施,某某险种将要涨价,要买现在趁早!”等话术。
专家支招:新保险法实施后,一些医疗险可能会在价格上有一定的调整,但并不意味着在涨价前购买就划算了。消费者若真有相关保障需求,应事先了解自身需求点,避免被营销员促销说辞左右决定。
《解放日报》 2009年9月2日 陶言
-
« 上一篇:
买少儿保险三注意
-
今日邮件寄发通知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