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破解一个个世界性难题

发表于 庆国庆六十周年文萃特辑 分类,标签:

60年破解一个个世界性难题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这道简单而又复杂的算术题,对拥有13亿人的中国国情作出了透彻解答。60年来,站立起来的亿万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破解着粮食、脱贫等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

      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置于首位

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13亿吨,人均仅209公斤原粮。解决吃饭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最要紧的大事。中国在1955年不得不实行粮票制度。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一纸“大包干”契约,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全国推广。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创造了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

经过6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腰包鼓起来的老百姓,衣、食、住、行、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过去象征财富的“三大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80年代是彩电、冰箱和洗衣机;90年代是手机、空调和音响;进入21世纪,则是房子、车子和电脑。

“当前,我国已从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社会步入发展型社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在新阶段,要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就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朝着更高层次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断迈进!

      探寻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之道

英国的《经济学家》曾撰文指出:1978年至2007年的29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77%。但中国还需要在生态环境方面创造环保奇迹,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发展奇迹。

“归根到底,过去我们走的是一条粗放式增长之路,我们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

从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上项目、到动用“区域限批”行政手段发布“环保警示”、再到力度更大的“绿色金融政策”,近年,一轮轮“环保风暴”彰显出中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力度。

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60年来,从恢复高考到高考扩招,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国教育走过了气势恢宏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计划经济时代“统一分配、统一招收、统一调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到改革开放后打破“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60年来,中国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的就业体制,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渠道日趋多元。

60年过去了,几组数据展示出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在世卫组织衡量一国人口健康状况的三大标准中,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目前的73岁,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降低到34.2/10万,婴幼儿死亡率也由200‰降低到14.9‰。

如今,一张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和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网已初步形成。到2008年底,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19亿人,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深圳商报》2009年9月4日  张旭东 韩洁 储国强 姜锐

0 篇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